2024年,最高检办理挂牌督办案件24件。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六盘水“以刑化债”案。

贵州六盘水女企业家马艺珈伊因讨要2.2亿元工程款被批捕,律师团队亦遭牵连,凸显地方权力滥用。高检检察委员会委员、普通犯罪检察厅厅长侯亚辉日前在做客最高检厅长访谈时说:

最高检普通犯罪检察厅在指导办理贵州六盘水女企业家涉嫌寻衅滋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过程中,先后4次派员赴贵州指导贵州省院组成调查组,依法稳妥开展调查并办理相关案件,取得良好办案效果。

全国有那么多“以刑化债”的案例,唯独六盘水获得了最高检青眼。这个“良好办案效果”,可是大有来历的。

《中国经营报》记者郝成是其中的关键角色。



他通过深度调查,揭露了六盘水“以刑化债”事件的真相。他公开了债务确认文件、法院悬赏公告等关键证据,直接驳斥水城区政府“已支付89%工程款”的虚假通报。其报道引发央媒跟进,形成对地方政府的舆论围剿。

面对地方政府“报道不实”的指控,郝成以“长这么大没怕过谁”的硬派作风持续发声,其背后依托媒体职业共同体,对地方权力产生有效的制衡。

马艺珈伊的辩护律师周筱赟,也是此案得以昭雪的重要推手。所谓“周筱赟魔咒”(请检索),此次亦验。记者与律师联动,将个案上升为公共议题,推动最高检介入调查并启动“检察护企”专项行动,体现舆论监督对司法公正的倒逼作用。



这是律媒推动司法公正的经典案例。

现行法律对政府债务清偿缺乏刚性约束,而司法公正性不足导致地方保护主义盛行,为“以刑化债”提供操作空间。政府失信行为直接打击民营企业信心,企业家陷入“不敢起诉、不敢讨债”的困境,甚至被迫贱卖债权或破产。

2024年,各地营商环境日渐恶化,与“以刑化债”一道声名鹊起的,还有另一个新词汇——“远洋捕捞”。

马艺珈伊案的翻转成为了中国法制史上的一段美谈。但它的底色其实是苍白的。

毕竟全国以刑化债的案例那么多,真正可以拿出来显摆的差不多也只有这一件。律媒圈没有那么多的郝成和周筱赟,最高检也没有能力去调查所有的类似冤假错案。

所以在这个案件中,六盘水没能只手遮天,实在带有明显侥幸的成分。除了没只手遮天,其他什么都没有改变。时至今日,已经没有人再去追问:那些滥用权力的人都受到处分了吗?

很遗憾,这篇文章没能给出一个光明的尾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