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阮佳琪】
第61届慕尼黑安全会议(MSC)将于2月14日至2月16日在德国慕尼黑举行。慕安会始于1963年,如今已发展为国际战略与安全领域的重要年度会议之一。
当地时间10日,MSC于会前发布聚焦“多极化”议题的《2025年慕尼黑安全报告》,为会议讨论提供重要参考。
报告指出,特朗普就职美国总统后提出的“领土掠夺”威胁,意味着美国“不能再被视为(世界秩序的)稳定之锚,而是一个必须防范的风险”。
上任尚不足“满月”,特朗普已经多次宣称要将丹麦的格陵兰岛和巴拿马运河据为己有,还一再扬言“吞并”盟国加拿大。对此,报告分析称,来自华盛顿的信号愈发清晰地表明,美国已然不想再扮演所谓自由国际秩序的“守护者”角色,但现在还不知道哪个国家能够填补美国留下的空缺。
报告直言,“特朗普的胜选彻底葬送了美国后冷战时期达成的两党外交政策共识,即‘美国对维护国际秩序负有历史责任,并从中获得深厚利益’。对于特朗普及其许多支持者而言,美国建立的国际秩序是一笔糟糕的亏本交易”。
基于此,报告进一步推断称,未来四年,特朗普的美国新政府将把遏制中国和支持以色列列为优先事项,同时放弃其作为欧洲安全保证人的历史角色,将保卫欧洲的大部分负担转移到欧洲的北约盟友身上。只有当美国利益受到威胁时,特朗普才会有选择性地参与国际事务。
“许多批评人士担心,在特朗普的领导下,美国可能会‘像历史上的许多大国一样,以狭隘利己主义、经常性剥削的方式行事’。”与报告同时公布的“2025年慕尼黑安全指数”(MSI)显示,美国新一届政府治下的外交关系前景已被焦虑情绪所笼罩。
《卫报》援引调查结果称,在其余6个七国集团(G7)成员国中,美国构成的风险增长幅度都超过了俄罗斯。对于贸易战风险的担忧也显著上升。
报告也在分析内容中直接挑明,“特朗普当选后,G7国家,尤其是德国和加拿大,以及(金砖国家的)印度,对美国构成的风险感知急剧上升(increased sharply)。”
报告截图
在关于美国的章节部分,报告指出,“特朗普主义很可能会开创美国外交政策的新时代”。
分析指出,前任美国总统们坚信美国是“维系世界不可或缺的国家”,而特朗普主义与之存在根本性分歧,他的愿景缺乏对国际秩序的“责任感”。特朗普对格陵兰岛、巴拿马和加拿大的主权威胁,表明他并不认为自己受到主要国际规范的约束。
报告推测称,未来四年,特朗普新政府将遏制中国崛起列为首要任务,美国对中国的打压与限制也必将进一步升级。不过,特朗普疏远盟友和国际机构的做法也可能为中国带来机遇,使其在面临较少阻力的情况下将自己的倡议纳入国际体系,同时北京已经表现出能够承受“特朗普冲击”的信心。
报告进而指出,优先考虑中国的必然结果是,特朗普政府可能会放弃其作为欧洲安全保证人的历史角色,不再将欧洲的安全、繁荣战略列为优先事项。
报告认为,这对于合作安全架构已经稀碎的欧盟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特朗普挑起的关税争端,也会让欧盟经济模式面临的压力升级,欧洲可能将同时受到美国高额关税和中国进口商品转移至欧洲市场的“双重冲击”。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还有可能助长欧洲内部的民粹主义运动。
于北约而言,“特朗普主义也将带来严重后果”。报告表示,虽然美国退出北约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特朗普对北约宪章第五条集体防御条款和“核保护伞”政策的质疑,以及对北约盟友国防投入需达到国内生产总值5%的要求,正引发盟友的广泛担忧。
“中东方面会是个例外”。报告认为,至少在中短期内,特朗普政府仍将继续保持美国在该地区的重要参与。
报告还谈到,特朗普政府对国家利益的狭隘追求,也将对全球南方国家产生深远影响,“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的关注压倒一切,这意味着它可能会试图与印度等它认为能够对遏华发挥作用的国家建立密切关系,但其他国家将被排除在议程之外。”
报告补充道,“特朗普几番退出《巴黎协定》等重要国际合作,对联合国提出批评,也可能疏远全球南部的许多国家,促使它们转而反对美国,意外推动‘多极化’进程。此外,美国的保护主义对世贸组织(WTO)造成重大打击,加速世界经济的分裂,全球南方国家亦也深受其害。”
据《卫报》报道,这份报告还强调,未来“多极化”趋势将压倒特朗普的“美国优先”主张。调查数据显示,这一趋势更有可能在巴西、印度、南非和中国等国家受到欢迎,并被视为一种积极力量。
“多极化”(Multipolarization)是今年慕尼黑安全报告的核心主题。与报告同时公布的本期慕尼黑安全指数(MSI),对G7国家和金砖国家中的中国、巴西、印度和南非展开调查,每国参与调查人数均为1000人,样本总数1.1万人。
MSI数据显示,总体而言,金砖四国的受访者比G7受访者对多极化世界的看法更为乐观,“他们认为,过去没有那么好,但未来也没有自己担心的那么糟糕”。
报告封面截图
报告指出,主要来自全球南方国家的多极乐观主义者相信,一个由多个大国相互牵制、有更多行为体能够制约华盛顿的世界,应该是一个更加和平与稳定的世界。
这些人还认同,新兴大国有望为提供全球公共产品做出贡献,并建设性地支持预防冲突或危机外交,越来越多的全球行为体积极参与危机外交也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报告尤为惊讶的是,在看待本国未来发展的问题上,G7和金砖四国的受访者持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数据显示,除了美国,G7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认为自己在未来十年后会更安全、更富裕。报告认为,这种悲观态度深刻反映了西方一种“普遍的衰退感”。而中国受访者赞同这两项的比例高居第一且均超过六成。
11国受访者对未来十年国家是否会更安全、更富有的看法。报告截图
报告预测称,世界正处于“多极化进程”之中,在一个“更多国家都在争夺影响力”的世界里,国际秩序的未来前景可能要“混乱得多”。
“我们可能生活在一个多种秩序共存或竞争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几乎不存在普遍适用的规则、原则和合作模式。”报告写道,“在这样一个‘多秩序’或‘多元化’的世界里,自由秩序不一定会消失。但它的影响范围将越来越局限于西方,或在西方所剩无几的范围里。”
本周五慕安会召开在即,各国参会政要的信息正陆续放出。据法新社报道,美国副总统万斯、国务卿鲁比奥将出席慕安会。德国总理朔尔茨、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等欧洲政要据称也计划出席。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10日发布消息:应慕尼黑安全会议主席霍伊斯根邀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将赴德国出席第61届慕尼黑安全会议并在“中国专场”发表演讲,结合会议主题就重大国际问题介绍中方立场。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