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岛内媒体2月13日报道,2月12日下午,海军大批舰艇在台岛东北方向海域,与美、日海上编队进行了长时间对峙博弈。事发当天,海军一艘052D型导弹驱逐舰在台岛东北方向海域突然释放拖曳线列阵声纳,并迅速起飞反潜直升机,对水下目标进行巡逻侦搜作业,外界普遍认为这一作业动态表明,052D导弹驱逐舰当时已经发现附近个别潜艇的踪迹,甚至可能已锁定对方,并对对方实施水下声纹数据收集和警戒作业。
分析人士表示,为了及时发现可能经过某海区或者海峡水道、某关键海区活动的敌方潜艇时,海上编队内的作战潜艇将作为前出侦查和单舰巡逻反潜的主要作战平台,通常情况下,052D型导弹驱逐舰在遂行巡逻反潜任务时,采取在指定巡逻区或者巡逻警戒线上使用大型拖曳线列阵声纳(主/被动联合拖曳声呐基阵)或舰壳声纳,建立拦截巡逻线的方式实施对潜警戒作业。
在已经发现敌方潜艇踪迹后,052D型导弹驱逐舰将首先赶赴敌方潜艇活动的相关海域,并进行进攻型对潜侦搜作业,与上面所说的被动巡逻警戒不同的是,事发时052D的水面航速在10至14节左右,远高于普通巡逻的8节航速,这表明舰艇已经进入战斗警戒状态,一方面这种高航速是为了保证对目标的可靠跟踪,留有进行大范围机动的空间,另一方面是为了确保拖曳线列阵声纳的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2月10日前后,海军连续48小时内向该海区频繁派遣多架次运-9反潜机进行警戒巡逻飞行,显然时发现在水下潜伏已久的“大鱼”,而且如此大规模的海上舰机协同对潜搜索实属罕见。
正常情况,水面舰艇会在运-9反潜巡逻机附近投放并控制的声呐浮标作业区内实施对潜搜索,主要目的是借助声呐浮标提高对搜索区内逃脱出来的潜艇的发现能力,也就是说,在已经发现潜艇踪迹后,对其布下“天罗地网”,让它无法脱身。
值得一提的是,事发海域恰好位于台岛东北与宫古海峡相连接的冲绳海槽水域,海洋地质环境极为复杂,在这里水深迅速下降至1000多米,拥有大量可供潜艇进行埋伏的水下伏击区你,因此抓到“大鱼”也实属正常。
需要特别强调一点,根据AIS船舶定位信息系统显示,2月12日发生反潜对峙后不久,正在菲律宾海中部海域进行联合军演的美军第7舰队、日本海上自卫队和法国海军突然开始向北移动,至2月13日上午,已经接近西太平洋西侧连接区。
而早在2月11日,美国海军“卡尔文森”号航母编队就已经离开西里伯斯海,进入菲律宾海。2月12日晚间,美国海军“卡尔文森”号航母编队不仅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加贺号”航母、“美国”号两栖攻击舰以及法国“戴高乐”号航母在西太平海域汇合,而且正在加速赶赴宫古海峡以南海域,这一动态也从一个侧面证明台岛东北方向水下不寻常的水下博弈正在激烈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