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5年第二个月后,巴以冲突问题和俄乌问题似乎都出现了缓和的态势,重返白宫的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在大刀阔斧调整战略,在这样的局面下,美国智库再次把目光挪到了台海地区,按照美国布鲁金斯研究所资深研究员迈克尔·奥汉隆的说法,他认为台海局势已经发生了变化,除了外界原先设想的解放军可能直接“收台”外,“灰色地带”战术实际上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因为现在大陆正利用“灰色地带”战术来应对台海问题,期望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标。
什么是“灰色地带”作战?
按照美国布鲁金斯研究所研究员迈克尔·奥汉隆的观点来看,美国智库认为大陆在应对台湾问题上其实有很多选项,外界不应局限于传统的思维来看待问题。结合当下的全球局势来看,“灰色地带”战术无疑是一个更好的选项,而且解放军也正在展开“灰色地带”行动。对此,岛内一些智库学者也表示了认同,台防务部门下属智库机构学者詹祥威公开表示:结合当下局势讨论大陆是否会“武力收台”还为时尚早,从可行性角度出发,困台和锁台的可能性很大。
詹祥威认为解放军对台湾采取封锁战术,可能会引发一些意料之外的情况,因为台湾是一个孤岛,如果长期被封锁,会面临很多困难。为了打破封锁,不排除台军会采取危险的行动破局,锁台很有可能会上升为直接军事行动,因此严格意义上来说,长期锁台很难存在,它只能是一个有限时间的过程。正是因为这一点,詹祥威强调台湾当下遭遇的最大麻烦其实是解放军在“灰色地带”的行动。大陆舰机绕台训练已经常态化,这让台军更加力不从心,为了防范“由训转战”,台军被迫高度紧张,军事资源消耗很大。
结合美智库研究员迈克尔·奥汉隆和台智库学者詹祥威的观点来看,显然,“灰色地带”已经成为了外界描述台海局势的一个惯用军事术语。“灰色地带”战术实际上指的就是一种介于“战争与和平之间”的战术,它在军事上的表现形式就是解放军绕台训练,用一种非武力行动的方式施压。对此英国C
BB
在2023年10月曾发表了一篇关于台海“灰色地带”的深度分析文章,指出解放军保持对台的军事施压,但并没有走到直接“武统”这一步,依旧停留在“灰色地带”范畴内。
台防务部门下属的智库机构对此进行了更全面的解释,那就是除了军事层面的施压,还有经济层面和信息层面的影响手段。通过多重举措的组合拳,迫使对手内部发生分歧,进而改变其政策,也能转变为颠覆工具。如果“灰色地带”战术无效,下一步就是直接战争或冲突。
“灰色地带”战术对台湾影响有多大?
结合近几年台海局势的情况来看,自从佩洛西窜访风波发生后,解放军舰机绕台的行动明显增多,这些“灰色地带”行动对台湾带来了两个方面的显著影响。
第一个是台军的活动范围被进一步限制。佩洛西窜访风波发生后,解放军战机越过了所谓的“海峡中线”,按照台空军退役将领张延廷的说法,这意味着台军的反应时间被压缩,台军的活动范围基本上被限制在台湾岛周边24海里范围内。如果解放军从台湾岛周边24海里线直接“由训转战”,台军战机根本来不及起飞。
第二个是台军和岛内政客压力变得更大。由于距离太近,台军飞行员的执勤压力变得非常大。根据此前C的报道,一位名叫侯胜军的台军飞行员表示他们只有六分钟的时间紧急起飞升空。英国伦敦大学的学者帕塔拉诺还提到,面对这种局面,很多台湾人也感受到了压力,2022年台“民意基金会”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超过一半受访者认为一旦战争爆发,台军不可能获胜。显然,解放军的“灰色地带”行动不仅让台军感到非常疲惫,也影响了岛内人心,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