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一下美日关系,主要是围绕2月7日特朗普与石破茂的会面内容展开。
日本的“卖乖”背后:经济让步换地缘空间
石破茂此次访美堪称诚意满满:
承诺将日本对美投资追加至1万亿美元、进口创纪录数量的美国液化天然气、放弃收购美国钢铁公司转而投资,甚至主动配合特朗普炒作中国“经济侵略”。这些举措看似牺牲巨大,实则暗含多重算计。
首先,日本通过扩大能源进口和投资,既可缓解美国对贸易逆差的施压,又能借机深化与美国在半导体、AI等尖端产业的利益绑定,为技术自主化争取时间。更何况,截止到2023年,日本对美国的投资余额已达8000亿美元,实际上只是再追加2000亿美元,让孙正义吹个牛就轻松实现了。
(注:前不久孙正义刚在特朗普面前夸下海口,要投美国1000亿)
其次,石破茂政府深知特朗普“交易外交”的特性,主动示弱实则是以短期经济代价换取美国在军事安全议题上的默许——例如特朗普未强推防卫费提升至GDP3%的激进要求,反而认可日本2027年到2%的渐进目标,为日本军事“正常化”争取缓冲期。看得出来,日本一方面不想引起邻居的警觉与反感,另一方面也在悄悄地摆脱美国人栓的狗链子。
值得细品的是,石破茂在联合记者会上刻意举起特朗普遇刺照片示忠,这种近乎谄媚的姿态,本质上是在利用特朗普的虚荣心,为其国内政治博弈加分——毕竟他的首相之位正面临着自民党内亲美强硬派的虎视眈眈。
美国的“施舍”表象:空头支票埋雷
特朗普看似对日本网开一面,不仅未如预期般要求大幅提升防卫费,还高调宣称“美日关系进入黄金时代”,实则处处暗藏杀机。
所谓“深化同盟”不过是重复既有政策框架,而关键承诺如关税豁免、安全保障等均未落地。特朗普一边接受日本的经济示好,一边却预告下周将推出“对等关税”政策,这种模糊表态无异于悬在日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更讽刺的是,特朗普当场将日本制铁公司误称为“日产”(汽车),暴露出其对日本真实利益诉求的漠视——阻止日企收购美钢的决定,本质上仍是“经济民族主义”的延续,与所谓“盟友情谊”毫无关系。或许在美国人眼中,“盟友”与“冤大头”是同义词。
总的来说,特朗普的态度就是——说最漂亮的话,占最大的便宜,剩下的以后再说。
中美博弈下的双面游戏
尽管石破茂在访美前释放访华信号,试图展现平衡外交姿态,但此次对美妥协暴露出日本在中美之间的真实站位。
特朗普团队对华科技围堵的迫切需求,恰好为日本提供了待价而沽的机会——通过加入美国主导的半导体联盟、AI技术壁垒,日本既能在产业链重组中抢占高地,又能以“遏制中国”为名向美国索要更多军事松绑。
只不过,这种战略投机风险极高:
一旦中美博弈升级,日本或将沦为“夹心层”,既难摆脱对华经济依赖,又无法承受与美翻脸的代价。石破茂政府若不能真正实现战略自主,所谓“黄金时代”终将沦为泡沫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