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车厘子大量上市,那酸甜多汁的口感,总是让人忍不住多吃上几颗。

更让资深爱好者开心的是,因为今年智利车厘子迎来了大丰收,整体产量和去年相比大幅上升了40%-50%。

当一船又一船的车厘子送到中国时,也导致车厘子的价格产生大幅下降,与刚上市时的价格相比,价格跌幅达到了80%。



但吃着吃着,就有人发现不对,不少人在吃完后都出现了腹泻呕吐的情况,还有人直言直接自己吃“中毒”了。





除此之外,还有网友网购了一箱车厘子,却发现车厘子果实外表完好无损,没有一点要坏的痕迹,可内部却已经腐烂氧化。



在这种情况下,就有人开始深挖了,一般的水果从采摘开始,可能几天的时间就能放坏,像车厘子这种水果更不容易保存。

可车厘子乘坐轮船从智利抵达中国,少则二十多天,多则要一个月时间,难么在如此长的时间里,车厘子为什么都不坏?是不是用上药水了?



在了解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知道,水果其实可以分为“呼吸跃变型”和“非呼吸跃变型”两种。

呼吸跃变就是指某些水果在停止生长后,呼吸速率会突然提高很多,而后释放大量的乙烯,促使果实变色,果肉变软,在这个过程中,果肉的酸度也会下降而甜度则会不断上升。



像平常经常吃的香蕉、苹果等水果,就都属于呼吸跃变型,这种水果在采摘的时候,就不用等到完全成熟,适当提前采摘,让水果在运输和售卖的过程中逐渐成熟,这样既方便了运输也保住了果实的口感。



但那些非呼吸跃变型的水果就不能这么做了,它们的呼吸速率是始终不变的,所以要等到成熟再进行采摘,我们平时所吃的葡萄、草莓,包括今天所说的车厘子,都是这种特性。

说到这想必大家根据经验也能判断,这一种类的水果“经不住放”,刚买的时候口感最好,而后是越放越不行。



那么既然如此,岂不是意味着车厘子更加难运输,那么它又如何能安然无恙的从智利运到国内呢?

事实上,车厘子的确容易放坏,采摘下来也就只能保存7天左右,可智利距离中国有2万多公里,那就是用飞机空运,也赶不及送到每个消费者手中。

所以就需要做一些特殊处理,不过并非“药水”,而是通过物理措施。



那些车厘子在采摘下后,第一步就是“冻”,既可以通过冷库来冻,也可以通过“泡冷水”的方法。

智利的车厘子一般选择了第二种,因为泡冷水不光快,而且还能实现清洗的效果。



那些车厘子先在5-6摄氏度的水中过一遍,然后在放入1度左右的冰水中,这样果实很快就能达到降温效果。

而后在经过挑选步骤,筛选出不同规格的车厘子和剔除坏果后,会进行气调包装,说白了也就是在包装中打入二氧化碳。



要知道植物在黑暗条件下,无法再进行光合作用,反而会进行呼吸作用,这个时候它们就需要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但因为包装中氧气浓度很低,这些车厘子就只能被迫进入到一种休眠的状态。



做完这些后,车厘子的运输还有重要一步,那就是装入温度只有1摄氏度左右的集装箱,全程进行冷链运输,如此一来,车厘子才完好无损的送到了国内。



可话又说回来了,既然这些车厘子是健康的,又为何会让不少人出现不良反应呢?

近段时间,网络上有不少关于吃车厘子导致“铁中毒”、“氰化物”中毒的传言,事实上,这些都只是传言而已。



先来说车厘子中的铁,虽然这种水果富含铁元素,但想要导致铁中毒的情况出现,一个60公斤的成年人,至少也要吃333公斤,可一个人胃口能有多大呢?远远达不到中毒的标准。



再来说氰化物中毒,这种可能性仍然是微乎其微,虽说车厘子的果实中含有氰苷,但这种物质本身也是无毒的,只有在非常特殊的情况下,才会产生氢氰酸,总而言之,只要我们不特意的吃核仁,也就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但车厘子对糖尿病患者和慢性肾病患者却并不是个好东西,大量摄入可能导致症状加重,所以尽量不要多吃。

除此之外,脾胃虚弱的人也应该控制一下,否则车厘子吃多了,就会出现网络上所说的那些腹痛腹泻的症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