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早春,乍暖还寒,涿州市的田间却已升腾起勃勃生机。2月12日,走进位于高官庄镇的河北润雅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温室大棚内,暖意扑面而来,农户们穿梭忙碌,新一季的“春耕图”在科技赋能下悄然铺展。




在高架种植草莓大棚,一垄垄翠叶间缀满红果,清甜的果香沁人心脾。工作人员王学莲大姐正和同事们穿梭其间,动作麻利地将成熟的草莓摘下装箱。“这批‘圣诞红’草莓春节前就订单不断!”王学莲介绍,“我们坚持全天然生态种植,不施化肥,不打农药和激素,采用蜜蜂自然授粉与环保控虫,同时,每日精心照料,及时清理枯叶,促进光照吸收。我们主要通过网络平台销售,还推出草莓年货礼盒。此外,游客们也能在这里亲身体验采摘乐趣。”


据在这里工作了十余年的于学华大姐介绍,高架草莓种植优势很明显,可以大幅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升种植产量。同时也便于管理和采摘,减轻劳动强度,提升了工作效率。

“这里种植草莓的‘土壤’也不是普通的土壤,而是由一种由椰糠等材料配制而成的基质。”于学华边走边介绍,高架种植系统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还通过精准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实现了草莓的早熟和优质生产。与此同时这也降低了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更确保了草莓的绿色、健康品质,让消费者吃得更加安心。


在高架种植草莓的大棚对面,是渔菜共作示范展示大棚,记者看到,三个养鱼池内,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弋;旁边的种植槽里,绿羽衣、紫生菜、芹菜等蔬菜在鱼池水循环的滋养下茁壮成长。通过“鱼菜共生”控制系统,鱼池内的排泄物和饲料残渣经过微生物分解后转化为蔬菜所需的营养成分,再经水循环系统流进种植槽供蔬菜吸收。这种循环利用的方式实现了“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的生态共生效应。



创新的农业模式不仅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还减少了环境污染,游客们对这种创新的农业模式充满了好奇和兴趣,纷纷驻足观看并拍照留念,购买鲈鱼和蔬菜,近距离感受到现代农业的魅力。



在6公里外的西铺头村九九鑫家庭农场吊秧西瓜暖棚内,地上西瓜苗蔓正茁壮生长,瓜农张德良正和工人们一起,在大棚内系吊绳,为接下来固定苗蔓做准备。“这叫‘吊蔓栽培’,能让西瓜均匀受光,病害减少一半!我们采用对花授粉、生物防治等技术,瓜型匀称、甜度更高,4月中旬上市时每斤能卖到近6元。”该村近年来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成功实现了西瓜的一年两熟种植模式,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据了解,近年来,涿州市立足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同时,注重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通过举办采摘节、农业观光等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现代农业的魅力。设施农业的发展不仅丰富了市民的“果篮子”“菜篮子”,更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途径,传统农耕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为涿州市奏响乡村振兴的“春天序曲”。

来源:涿州发布客户端

运营:宋华

责任编辑:谢鹏 刘丽鸿

监制:王金玮

涿州融媒新媒体中心

你“在看”,就是给我鼓励↓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