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张泛黄的纸页,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一行行红笔划线标记的背后,铭刻着时代的篇章。剪报,将转瞬即逝的瞬间变成永恒。





近日,92岁的夏桂林老人将陪伴自己四十年的930册剪报,无偿捐赠给大丰区档案馆。

今年92岁高龄的夏桂林,是我区一名离退休干部。从1985年起,他就“痴迷”上了读报、剪报。



日前,记者来到夏桂林老人的家中,他正专心致志地制作着剪报。夏老先是仔细阅读报纸内容,随后再将报纸头条沿边剪下,最后用浆糊平整地将其粘贴到册子上。



“不瞒你说,只要有报纸,我就浑身来劲,其他什么事都不想!”这话听起来可能有些夸张,却表达了92岁老报友的精神寄托。夏老告诉记者,1985年开始,自己便有了制作剪报的爱好,刚开始十分不熟练,后来通过不断学习和经验总结,剪报制作逐渐规范有序,也形成了自己的剪报风格。



“每本剪报本的封皮上我都贴了标签,备注了里面的内容。报纸的文章剪下来后我是分类粘贴的,这样不会乱,回头阅读也方便多了。”记者随手翻开一本剪报本,发现不少文章旁边,还有他用红笔做的细细密密标注。



这剪报一做,就是40年,剪刀都已剪坏了两把。截至目前,夏老一共整理了1000余册剪报,他的剪报门类众多,涉及党史资料、趣闻轶事等23个类别。对于夏老来说,剪报已经成了一种生活习惯,寄托着他对生活的无尽热爱。

剪报,收集着知识,记录着历史。一张张方寸大小的剪报,不仅是夏老个人的“百科全书”,其中蕴含着的是大丰、盐城甚至整个中国的发展史。

40年来, 夏老用剪报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历史财富,他的这份坚持与执着生动地诠释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真谛。


江苏广电融合新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