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假期,你花费了多少?

有人花150元二刷了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有人花2000多元购买了扫地机器人,还有人花2万多带着全家外出旅行……

春节假期,山东重点监测的200家旅游景区接待游客人数、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8.8%和10.5%。


消费市场总体实现平稳开局的同时,“不敢消费、不愿消费、不便消费”,仍然是提振消费的“拦路虎”。

这是个老话题,也是个老问题,如何解?

专门就提振消费工作,2月1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从提升消费能力、深挖消费潜力、营造放心消费环境等方面作了研究部署。

元宵节当天,从供需两端协同发力,全省提振消费工作大会提出“提升消费能力、扩大消费供给、优化消费环境”三大举措,分别对应解决的就是“不敢消费、不愿消费、不便消费”中的突出难题。

让我们掰开来看一看。

在经济学中,消费是收入和预期的函数。一个人的消费行为,往往基于对自身经济状况和未来收入的判断。

近年来,受经济下行压力、收入增长放缓等因素影响,部分居民对消费“心有余而力不足”,消费背后“隐形负担”增加,消费行为趋于保守。

突出的现象是,即使面临降息,不少人依然选择将钱存入银行,而非用于消费。


花得起,至少要在两方面发力:立足当前,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着眼长远,缓解群众的后顾之忧。

如何增加居民收入?

首要是群众有工作,其次是工资有增长。这就需要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拓宽灵活就业渠道,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并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拓宽居民财产性收入渠道等等。

如何缓解群众后顾之忧?

关键是要强化社会保障,实施好个人养老金制度,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扩大企业年金覆盖面,发展多层次、多支柱社会保险体系等等。

很多人还会想到另一个痛点:没空花。特别是旅游、文体娱乐等消费,有充裕的时间是基本前提,全面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大家错峰休假、弹性作息,才能为出游、休闲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解决好“有钱花”的问题,还要让钱花得值。

这就是供给的问题。

这几天,天下第一泉风景区内依然热闹非凡,大量游客冒着严寒错峰出行,在趵突泉、大明湖拍照打卡。

迎春花灯会璀璨夺目,夏雨荷花灯如梦如幻,游客们流连忘返。


趵突泉还是那个趵突泉,大明湖还是那个大明湖,但因为有了这两样的加持,老字号与新业态叠加,就变成了不一样的风景。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生产与消费是辩证统一的,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推动生产的发展。

当前,从“买得到”到“买得好”,从“将就”到“讲究”,消费升级趋势明显。

在这方面,山东提出三个维度的举措——更大力度增品种、更大力度提品质、更大力度创品牌。

山东是工业大省,“好品山东”品牌库产品丰富,正成为高端、优质、精品的代名词。

这几年,“人工智能+消费”渐火,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消费领域,通过智能化手段提升了消费体验、优化了消费结构、创造了新的消费模式和场景。


比如,海尔智家构建的AI驱动的智慧家庭生态,通过家电之间的互联互通,结合语音交互功能,为用户提供多样化场景化服务,让家居生活更加智能便捷。

这种智能化应用不仅提升了用户的生活品质,还激发了新的消费需求,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升级。

新型消费,一举多得。

最后再来说说优化消费环境的问题。

消费,让人糟心的是什么?不少人的答案是“被欺骗”。

有一个数据:2024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1761886件,比上年增长32.62%。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与2023年相比,安全、虚假宣传、质量问题投诉比重上升。

针对这些问题,国家出手了。市场监管总局今年将深入实施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全面升级投诉举报处理体系,破解消费领域痛点问题。


这次会上,山东也提出,深入实施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让消费更便利、购物更放心、维权更顺畅。

从今年开始,政府部门的市场监管力度将更大,打击假冒伪劣、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更严,消费者的投诉举报渠道更顺畅,居民的消费环境更安全更放心。

三个方面工作部署,环环相扣、招招务实,形成了一张张具体的任务书和施工图。如何花得起、花得值、花得方便,如能解决好这些突出问题,大家就会用“买单”投票。

(大众新闻记者 刘兵 策划 赵洪杰)

时政眼|“买文化”“买体验”为什么这么火

时政眼|新春召开提振消费大会,山东为何聚焦这“五大工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