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艺术高于生活,文章原创,故事若有雷同,纯属巧合。(声明:故事用第一人称阐述,请勿对号入座,文章全网维权,欢迎转载,请勿抄袭。)

除夕那天,忙完手头的工作到家已经是晚上七点,妻子准备好年夜饭,我们一年三口在市里过的除夕。

吃完年夜饭,给母亲打视频拜年,今年的除夕,母亲一个人独自在县城的家里过,我心里很是愧疚。

父亲去世多年,之前母亲一直跟着我在省城生活,儿子上高中后,她坚持要回县城的家独自生活,无论我们怎么劝说,都没有用。

我家姐弟三人,我是家里唯一的儿子,上面有两个姐姐。

大姐在北京工作,是一名医生,一年到头都很忙,春节从来没有回来过,但她几乎每天晚上都会抽出时间跟母亲视频。

二姐在老家县城工作,也是一名医生,去年刚刚晋升科室主任,这一年几乎天天加班,过年也特别的忙,不过她每天早上都会抽出时间去家里看一下母亲。

往年我都会提前回家,陪母亲一起过年,今年实在太忙,不得已让母亲孤单一人。

视频里看到母亲一个人简单的年夜饭,我哽咽的跟母亲说:“妈,我们初一早就往家赶。”

母亲一边说要是实在太忙,就别回来了,那么远的路程,时间都耽误在路上,一边还不忘叮嘱我假期车多,开车路上要小心。

听着母亲的嘱咐,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四十大几的人了,还总是让母亲操心。



初一早上不到六点,我就慌着起来做早饭,妻子说:“还早呢,出发太早,天还没大亮,开车不安全。”

我说:“我们七点半出发,刚好到家不耽误吃午饭。”

吃过早饭,简单收拾了一下,刚刚七点半,我们就出发了,怕母亲担心,便没有再给她打电话。

大年初一的天气格外好,碧空万里,阳光明媚,我手握方向盘,嘴里哼着欢快的小曲,人在路途,心早就飞向了500里外的母亲身边。

路上的车辆很多,有的堵车,我不免有些着急,开始抱怨车速太慢。

儿子说:“妈妈,你看,我爸像个孩子,这么大年龄还是归家似箭。”

我笑着说:“儿子你不懂,终使他乡千重宴,不及家里一碗粥,而娘在哪,家就在哪呀。”

其实,省城到家不到300公里,不算远,开车全程高速,三个小时多就能到家。但这一年到头,我回去看望母亲的次数依然屈指可数,记得上次回来看母亲还是暑假,算算已经过去了五个月。

儿子问:“爸爸,到家后我们接上奶奶直接回乡下吗?”

我说:“当然,要先回去祭拜爷爷呢。”

每年的初一,我们全家都要回老家去祭奠父亲,这些年从没有变过。

儿子说:“那么,今年你能带我去村里转一转吗?回去很多次,我一次都没去过呢,我想知道你小时候生活的村庄是什么样子?也想认识一些老家的亲戚。”

儿子的话让我的心不禁悲凉起来了,仔细算来,我已经有20年没有回过村了,对于那里,如今只留一些回忆和模糊的记忆罢了。



我出生在农村,那是一个非常大的村子,全村上下有一千多口人,我们家在村里也是大户人家,爷爷奶奶有七个子女,五个儿子两个女儿,我的父亲在家里排行老三。

家里孩子多,很穷,母亲嫁过来的时候,爷爷还欠村里200多元的债务。

七个子女中,父亲考上大学从农村走了出来,在县城上班,但工资极低,每月除了自己用的,几乎没有多少剩余。

我的母亲家境很好,虽然是个地道的农村姑娘,但却是村里的赤脚医生。

母亲进门后,便成了这个大家族的顶梁柱,虽然说不上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但也是拯救这个家庭于水火之中。

父亲的工资留够自己用的,稍有剩余便交给母亲,母亲用这些钱加上娘家的补贴、自己的私房钱,先后还清了家里的债务,给四叔、五叔盖了房子,娶了媳妇。

逢年过节,母亲买东西,每家都有一份,家里一大群孩子,母亲对她们跟自己孩子一样,过年添新衣,出门带吃的,生病出钱看,上学拿学费。

爷爷奶奶说,他们烧了高香,娶到母亲这样好的媳妇。

我十二岁那年,我们全家农转非来到县城,母亲被安排到县城人民医院的药房上班,我和两个姐姐也进了县里的学校读书。

我们全家成了城里人,从此更成了老家人的摇钱树。

我们这一代兄弟姐妹众多,我有堂姐妹9个,堂兄弟11个,想起我的小时候,还是很快乐的,一群的兄弟姐妹一起玩耍,从来没有过孤单,我时常怀念在村里疯跑的时光。



大伯和二伯家子女众多,每家都是三男二女,家里孩子多,就穷,我们进城后,大伯二伯登门的次数最多,四叔家和五叔家都是两男一女,只有我们家,是两个女孩,一个男孩。

我们进城不久,五婶先带着她残疾的大儿子来了,坐在父亲跟前,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开始哭诉,最终要走了我们老家的房子。

他们心满意足的走了,母亲说:“以后再回去,我们可就一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了哦。”

自此以后,老家的人一波接一波的登门,无事不登三宝殿,每次来,都是为了同一件事,那就是要钱。

其实真正到城里才知道,父母的工资供我们一家吃喝,三姐弟上学,爷爷奶奶看病吃药,所剩寥寥无几。

但只要他们来,父母从不让他们空手走,即使我们过得难一点,也要尽量帮助他们,父母常说,家和万事兴。

但人性总是贪的,人心不足蛇吞象,最后越来越难以满足。

2001年父亲生了一场大病,胰腺癌,母亲带着父亲去北京治疗,在北京待了整整三个月,还好,父亲吉人天相,病情得到了控制,但经历这次,我家经济一落千丈,家里欠了帐。

父亲刚从北京回来没几天,二伯就来了,带着他的小儿子,说是看望父亲,其实又是来要钱,二伯要给小儿子盖房子娶媳妇。

母亲说了家里的情况,还没说完,二伯就在父亲的跟前抹眼泪,一边哭一边说,要是父亲不帮忙,堂哥就娶不到媳妇了,哭的凄惨,还不停的提过世的爷爷奶奶,母亲怎么劝都没用。

最后,母亲说等借到钱送回去,不见钱二伯硬是不走,父亲气得浑身发抖。

后来,大伯的儿子学开车,来要钱,姑姑的女儿上卫校,安排工作找父亲,四叔的儿子上大学,学费要父亲出,总之,需要用钱时,他们都会想到父亲,最后,负担越来越重,父母负担不起,偶有拒绝,他们就开始生气,难听的话一句一句说出口,付出那么多,到最后,父母最终还是成了兄弟姐妹口中忘恩负义的人。

为此,父亲时常生闷气,2004年冬,父亲就去世了,享年59岁。父亲的去世,母亲说如果不是因为老家的事情,父亲断然不会那么早离世,母亲在心里埋怨他们。

父亲火化后要埋进老家的祖坟,那年我还在读研,对于老家的风俗一点都不懂,母亲悲痛,我们姐弟三人便请叔伯们出来主事,结果他们相互推诿,那天我们说了多少好话,如今已经不记得了,只觉得那个冬天特别的冷,寒冷的风吹打在我的脸上,钻进了我的心里。

父亲和母亲为他们付出那么多,到最后得到了什么呢?在我心里,老家的人都是无情的,除了金钱,他们根本不看重亲情。

从哪以后,我心里怨恨老家的人,所以这么多年来,我一次再也没有回过村里,每次回老家祭奠父亲,都是直接到墓地,从不跟任何人打招呼。



老家的堂兄弟偶尔也会有人和我联系,约我回家聚聚,都被我拒绝了,倒是二姐一直和老家人有联系。

二姐离老家近,又在县城当医生,他们时常来找二姐,有时候是看病,有时候也送一些老家的特此,老家有红白喜事,他们也都会打电话通知二姐,二姐知道后,便会打电话通知我们。

我不想回去,但母亲说:“都是一个根上长出来的,礼还是要随的。”所以,无论谁家有事,我都让二姐捎一份礼回去,不多,每次都是200元。

最近几年,不知怎得,我的那些堂兄弟们逢年过节开始陆续给母亲打电话拜年,只是对于这些寒暄问候,我早已不再在意。

路上还算顺利,11点我们便下了高速,离县城还有15公里,我跟儿子说,给奶奶打个电话吧,就说我们下高速了,很快就到家。

儿子说:“爸,我们还是给奶奶一个惊喜吧。”

20分钟后,我们到了家属院,我家住在二楼,刚到楼下,我就听到从楼上屋里传来热闹的说话声,我很纳闷,大年初一,谁来家里拜年了呢?

家里的钥匙一直都有,我拿出钥匙打开门,看到屋里的情景,我一下子愣住了。

客厅里坐满了人,他们看到我回来,都高兴的站了起来。这些都是老家过来的人,为首的是四叔,旁边一群是我的堂兄弟们,除了身体有残疾的老十没到,居然一个不少。



原来,除夕夜,四叔给母亲打电话拜年,听母亲说一个人在县城过春节,初一一大早就带着大家都来给母亲拜年了,到之后,又听说我也回来,他们都特别高兴,一定要等我到了一起回老家,一起去祭奠亲人。

20年没见,有几个堂兄弟我几乎认不出来了,母亲逐一给我做了介绍。

四叔看出我的诧异,拉住我的手说:“昊天,过去的事情是我们做的不对,今天我领着他们来,一是给你妈拜年,二是赔礼道歉,以前目光短浅,做了很多错事,伤了你们的心,也伤害了兄弟情谊,但不管怎么说我们都是血脉相连,如今我也老了,就想看着咱这个大家庭和和睦睦。”

四叔接着说:“现如今,老一辈就剩下你母亲,我、还有你五婶了,你五婶也说一起回来的,车坐不下,才没有回来。”

四叔说完,大堂兄便把母亲请到客厅的主座坐下,把父亲的遗像也请了出来,让母亲抱着,几个堂兄弟一起跪了下来,对着母亲和父亲恭恭敬敬磕了头。



磕过头,大家一起坐在客厅里唠嗑,大堂哥和二堂哥年龄大,已经是当爷爷的人了,他们分别介绍了家里的情况。

母亲说:“过去的事情都过去了,现在看到你们过得好,我也很开心。”

四叔说:“三嫂,你年龄也大了,在城里要是住的不舒服,就回老家,当初老五家占了你家的房子,如今又给你们腾出来了,你什么时候想回去住都行。”

五叔家的堂弟说:“三妈,你回去住吧,房子我重新收拾好了,宽敞明亮,保准你住的舒心,你回去后,我们这么多兄弟一起孝敬你。”

听了他们一番话,母亲忍不住抹了一把眼泪,多年后,当初的付出似乎在这一刻得到了释怀。

儿子问:“爸爸,今年我们是不是可以回村里转转了?去看看你小时候生活的地方。”

我哽咽的说:“当然,那里是我们的根,以后你想什么时候回都可以,这些叔伯们的家也是我们的家。”

瞬间,屋里传出阵阵欢乐的笑声,身未动,心已远,这欢快的笑声也早已随着我的心飘回了故乡。

朦胧中,我仿佛回到了小时候,老院子里,爷爷奶奶肩并肩坐在藤椅上,脸上带着慈祥的微笑,他们身边偎依着一大群孩子,上面湛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红彤彤的太阳,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他们的身上,那么温暖,还带着清香。

这其中便有孩童的我,这一刻,我豁然开朗。

鲁迅先生曾说: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多了,便成了路。

生活亲情亦是如此,如果我一直介怀于过去,心中的怨恨也就越来越多,那便永远走不出来,最终我也终将失去更多。

其实,亲人之间的矛盾就像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破,有些隔阂,只要说开了,一切都会过去的,但无论如何,血浓于水的亲情永远都改变不了,就像儿子,一次都没有回去过,却一直对老家念念不忘一样。

老家是我的根,终究是我永远无法忘记的地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