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台春晚

无锡,用山水定义江南之美

元宵晚会

无锡,用园林讲述江南之雅


一曲相思之后

在@小甜锡评论区

不少小伙伴表示要来无锡打卡~


“我”是谁?来,重新认识一下:

“我”叫寄畅园,是江南四大名园之一,依惠山而建。

有人说,寄畅园是一生一定要去一次的园子。

继总台春晚分会场7分钟惊艳亮相后,无锡再次“返场”总台元宵晚会。这一次,无锡著名江南园林——寄畅园,在全国人民的注视里大放异彩。


日前,惠山古镇景区发布 关于延长惠山古镇景区 文物古迹区营业时间的公告。


那么,为什么选寄畅园?





一座寄畅园,须弥芥子、别有洞天。

明代时期,秦观后人秦金在此买地建园,取名为“凤谷行窝”。多年后,其子孙秦燿解职归乡回到无锡,从王羲之的诗词“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中,借来“寄畅”二字为园子命名。

这座园子,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位列江南四大名园之一,不管从历史地位、文化底蕴还是美学价值、文物保护,在造园艺术史上都有非常珍贵且独特的意义。






唯一“有声音”的江南园林




“借山入园,引泉入园,虽由人作,宛若天开。”寄畅园,以高超的借景手法和迭山、理水技巧著称,行走于园内,每一步都是风景。

园子里的布局,以山池为中心,利用借景技巧,通过对地形、水系的利用,扩张拓展,延山引水,从西北部引二泉伏流于园中,用黄石在案墩土山中垒叠筑造八音涧,高低错落,导山水于锦汇漪中,将山色塔影、一园之锦绣纳于池中。

其中,八音涧绝对是江南园林中绝无仅有的存在,是不可模仿的神来之笔。


八音涧入口景 图源@火之星2100

八音涧,用黄石堆砌而成的石涧,总长36米,深至2.6米。涧中石路迂回,上有茂林,下流清泉。

水声潺潺,它利用流水撞击石块产生的声音,模拟出悠扬的音乐效果,能发出五种不同的声音,再加上风声、虫声、鸟声,共谱八音之曲,也把一个“没有声音”的园子,变成了“有声音”的园子。


八音涧细部图 @秦淮桑

从园内中心水体“锦汇漪”东岸向西望去,可见对岸假山上的蓊郁树木,可远借惠山优美山形,构成远中近三个层次。

若从池北的嘉树堂向东南望去,锡山及其上的龙光塔被借景入园内,营造出自然和谐、灵动飞扬的山林野趣。




康熙乾隆的“园林样本”




梁思成的徒弟曹汛曾这么评价寄畅园:“江南园林甲天下,寄畅园林甲江南”。

原话是这样说的,“中国如果要选出五个金牌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我认为第一是无锡寄畅园。”


几百年来,在许多人心中,都是如此。

数不胜数的文人雅士在寄畅园留下痕迹,白墙上,精湛碑文法帖比比皆是,就连康熙、乾隆,都是寄畅园的“超级粉丝”。

“江南诸名胜,唯惠山秦园最古”“惟惠山幽雅闲静”……康熙、乾隆先后共19次驾临此园,留下诗句和御提,进门即可见的“山色溪光”“玉戞金枞”便由是两帝亲手题写,足见偏爱。


乾隆甚至“喜其幽致,携图以归”,两次在北京仿造寄畅园,一座是颐和园的“谐趣园”,另一座是圆明园中的“廓然大公”又称“双鹤斋”,创园林艺术南北交流之佳话。


谐趣园


寄畅园

园中许多建筑之名皆取法古人饱含诗意与哲思——

“知鱼槛”之名,取自《庄子·秋水》“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之句,是当年康熙皇帝下江南时品茗赏鱼的地方,深受喜爱;

“七星桥”,由秦金建造,寓意“北斗七星”,寄托了他对家族未来的美好愿景,更有趣的是,每当四季景色变化,春夏秋冬,桥上的风光各有不同;

“含贞斋”,取自秦燿所作诗句,“盘桓抚孤松,千载怀渊明。岁寒挺高节,吾自含吾贞。”

历史上还有,“卧云堂”隐喻园主的东山之志,“栖玄堂”欲学扬雄闭门著书,“箕踞室”效仿王维独坐啸傲,“清响斋”取自孟浩然的诗……

这些典故将数千年的隐逸文化荟萃园中,模糊了古今之隔,生动诠释了文人园林作为精神栖居的本质。




一座园子,就是“家国”




回顾寄畅园不平凡的建园史,脉络格外清晰——

从明代开园至1952年秦氏家族把寄畅园献给国家,近500年的时间里,寄畅园易主而不易姓,一直保存在无锡秦氏家族手中。

这样的案例在中国私家园林的历史中恐怕是绝无仅有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秦氏家族的团结和对家族文化的坚守。


寄畅园,历经沧桑,可以说是秦家家国情怀的写照。

明正德年间,秦观十七世孙,被称“九转三朝太保、两京五部尚书”的秦金,在此买地建园,他用这样一处山水宅院,寄托下半程人生意境。

几十年后,这处行窝又成了他的子孙秦燿的归巢之地。秦燿,28岁中进士,出仕为官,可是在明末的政治斗争中,他却因人诬告而罢官。官场失意的他,回到故乡无锡,将这处园林改名寄畅园。秦燿常在此读书与思索,如何再起来报效国家。

清康熙年间,寄畅园又等来了新一任园主秦松龄,诗书传家、精忠报国的家训,在他身上得到了回应。秦松龄19岁便高中进士,成为清初最年轻的翰林。可惜,在他人生最得意的时候,却因卷入江南奏销案而被贬还乡。回到故乡的这片园林,秦松龄没有沉浸于山水之美,他的心中的家国情怀一直支撑着他。人到中年,秦松龄再次考取功名,被委以重任,寄畅园也进入历史最辉煌的时期。

一代代秦氏家族成员,借由对祖辈的孝、宗族的忠、国家的爱共同创造出的传承奇迹,也许就是这座园子在漫长光阴里流转有序的最大原因吧。


这些发生在园中的事,在提升寄畅园知名度、文化地位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园外的人,无形中塑造了无锡人的性格与气度。

在无锡,寄畅园俨然变成一种生活方式,休假了、退休了,入春了、入秋了,都得来这里转转。如今,它成为了无锡的“金字招牌”,吸引着各方游客纷至沓来。

自然的山、精美的水生生不息,凝练的园、巧妙的景绵绵不绝。在这里,江南园林的韵味被诠释得淋漓尽致,让人无数次爱上江南,爱上这片土地上的每一处美好。

所以,当然是寄畅园。


你和寄畅园有哪些故事?

还有哪些寄畅园的美景美图?

来评论区晒晒吧~

来源:无锡博报、惠山古镇景区、梁溪发布、@高月鹏-无锡廊桥 等

编辑:王雪静、严琳

校对:张静

责编:杨珍

分享小伙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