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经济”是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

去年1月中旬,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是我国首个以“银发经济”为名的专项政策。

在政策的引导下,银发经济正在突破“养老=被动照护”的旧框架,向“适老化智能家居、老年文旅、终身教育、康复辅具研发”等多元化赛道延伸,开辟增量市场。

科技赋能居家养老 让银发族“老有所养”

在上海一家“AI康复机器人”创新工作室,工作人员对康复训练机器人进行内部测试。这里开发的是可应用于老年人运动障碍、认知障碍等方面的康复治疗机器人,帮助老年人用数字化的量表进行认知障碍筛查、在机器视觉监测下的肢体灵活性训练等。



上海张江科学城某智能医疗机器人企业负责人 王道雨:我们开发了一些方便在家庭场景中使用、不论是销售还是租赁的这样的产品,随着政府对“银发经济”的推动,我们整个的生产也在不断扩产,去年我们一个新的工厂也投入了使用。



目前,上海正在积极探索“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陪伴机器人、智慧管理系统、远程安防等智能化的养老设备,正逐步从医疗场景推广至社区和家庭,改善老年人的生活品质。



像上海闵行区就建立起了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平台的信息大屏上实时监测着社区内数百位居家老人的健康情况,老人出现突发状况,工作人员会立刻处理。



家住上海市闵行区新虹街道的苏伯伯接到了智能腕表的“关爱来电”,工作人员通过腕表监测到他的血压有所升高后,紧急联系了他的家人赶回去看望。苏伯伯还在家中安装了智能监护床垫,可以自动监测他睡眠时的心率、离床等情况。这些智能设备收集到的数据,都发送到街道的综合为老服务中心



截至2025年1月,上海共有502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短期托养、日间照护、老年助餐、医养结合等“一站式”综合服务。

山东济南:积极开展老年教育 让银发族“老有所学”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也是一种健康的养老方式。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开展老年教育,一些社会力量也参与其中,让“银发族”们老有所学,有乐有为。

在山东济南的一所老年大学里,器乐老师郑伟正在向老年学员们教授非洲鼓。77岁的老人李贵辰在这里学习了一年,已经基本掌握了非洲鼓的演奏技巧。



这所学校属于民办老年大学,共招收了700多名学员,开设的课程有20多门,涵盖健身、舞蹈、书画等六大类。大部分学员是60岁以上老年人,由于很多老人要帮着儿女看孩子,学校专门设置了幼儿托管、家政等服务,减轻了老年人的“带娃”压力。



目前,这所老年大学采取的是社区嵌入式合作模式,社区为学校提供场地并减免部分房租,学校则会承办一系列面向社区居民的服务项目,包括公益课程、主题艺术活动等等,来丰富社区的文化氛围。



据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统计,目前,我国老年大学数量达到7.6万所,老年学员有2000万人。随着社会力量不断参与到老年教育事业中,会让更多的老年人参与其中,实现老有所学、有乐有为。



商务部研究院现代供应链研究所所长 林梦:像以老年大学为代表的这种老年的培训教育服务,引入多元化的市场机制,这种市场主体的参与,形成对老年“银发经济”发展的更好支撑。

江苏淮安:“以旧换新”遇上适老化改造 产品销量增长

今年春节前,商务部等6部门出台2025年家装厨卫“焕新”政策,其中特别提到,各地可根据当地老年群体实际需求,因地制宜丰富本地区居家适老化改造补贴产品清单,补贴标准不高于30%。

坐式淋浴器、感应式智能马桶、物联网报警装置……走进江苏淮安清江浦区朝阳社区的这处适老化“微改造”服务中心,一件件智能、绿色、安全的适老化家居产品,吸引了很多老年人选购。今年91岁的黄大爷平时和老伴独自生活,他准备入手几款智能家居产品,方便日常生活。



淮安市清江浦区朝阳社区居民 黄学楷:通过这个设备,按一个按钮,可以帮你起身,这都蛮好的,我觉得很有实用价值。同时国家也有补贴,价格比较便宜,我感到还是需要的。

江苏淮安通过“地方政府补贴+企业让利”的方式,在30%的国补基础上,持续“加码”提高补贴标准,其中80岁以上老人购买部分适老化产品的补贴可达80%



失能老人家属 孙祝清:有桌椅、洗澡凳、马桶、扶手、老年助行器等等,商家补贴,还有地方补贴,加起来优惠,还是蛮好的,更安全、更方便了。

随着新一轮以旧换新政策的落地实施,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关注并申请居家适老化改造,直接带动了一些智慧养老产品的销量增长。



淮安市清江浦区适老化改造服务网点工作人员 张婉茹:每天来的人都特别多,最受欢迎的产品就是一些辅具类的,还有一些智能马桶,这些产品都是比较受老人欢迎的。销量的话,跟以往没有补贴相比,大概增长了2到3倍。

来源:央视新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