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

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铁站的商业发展不仅为市民日常生活带来便利,也为城市商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当前,多地对有条件的地铁站进行了商业开发,设置便利店、文创店等便民设施,比如天津地铁推出了便民寄存柜,郑州地铁设置了早餐配送点等,还有城市计划试点“免洗快剪”、面包店等业态,以加深车站与城市服务功能的融合。

地铁站具有天然的客流优势,将商业设施融入站点,是对城市空间的高效利用。“即买即走”的消费模式符合通勤乘客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既节省时间,又提升出行体验。不过,新鲜事物也带来新困扰。地铁站人流量大、空间相对封闭,有的站点商业区人员过于集中,导致通行速度下降;有的货柜补货不及时,成为摆设;部分区域售卖食物又与“禁止饮食”的规定形成尴尬对照。

地铁便民服务要想真正暖人心,需在精细处下功夫。商业开发必须在坚守安全底线的前提下,科学布局。地铁公司应加强审核评估,结合站点客流量及周边环境,合理规划商业业态,避免重复建设或客流过于集中,确保便民服务设施既能满足需求,又不影响乘客进出站秩序。

长远看,地铁公司还需通过定期开展消费者需求调研等,及时调整商品和服务内容,针对消费者需求,引入智能技术,如无人餐车、智能鲜饮站等,提升乘客购物体验;应加强对商户的监管,确保食品安全和环境卫生。比如,可以引入多元化商家和品牌,通过不同经营主体在市场中良性竞争,倒逼提升服务质量。

地铁商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安全、秩序、效益、需求等多方面进行平衡和协调。地铁公司和相关经营主体应积极采取措施,推动地铁商业可持续发展,为乘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 (作者:翟子豪 来源:经济日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