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日常生活消费时你爱充值办卡吗?不办卡,单次消费太贵;但一旦办了卡,提前支付了费用,也有可能遇到商家突然关门或“跑路”的风险。

近年来,预付式消费纠纷频频发生,令消费者蒙受经济损失。对此,广州市市场监管局发布特别提醒,呼吁广大消费者选择预付式消费时谨记:选择商家要靠谱,签订合同要仔细,大额预付要慎重,消费凭证要留存。

首先,选择商家要靠谱。消费者应多方了解经营者的相关资质、市场信誉、经营状况等,不要盲目跟风,以免“馅饼”变“陷阱”。

市市场监管局表示,可登录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或信用广州网站,查看了解企业注册登记、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息;向行业主管部门查询有关行政许可信息,以教育培训机构为例,消费者可使用由教育部主办的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或“校外培训家长端”App进行甄别选择。

其次,签订合同要仔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预付式经营者应当与消费者订立书面合同,约定商品或者服务的具体内容、价款或者费用、预付款退还方式、违约责任等事项。

消费者在预付式消费时,不要轻信经营者的口头承诺,应要求签订正式合同。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尤其注意合同中是否存在收款不退、过期作废、丢卡不补等“霸王条款”。发现不合理之处应及时提出异议,与商家协商修改。

第三,大额预付要慎重。商家一般都按预付金额大小来设置消费优惠度,预存款越多,优惠越大。因此,部分消费者往往容易冲动消费,一次性预存较大的金额,给自己带来较大的消费风险。

市市场监管局提醒消费者,要审慎评估自身消费需求及消费能力,理性消费,按需消费,尽量选择时间跨度较短的月卡、季卡,避免预存金额过多、承担过大风险。

最后,消费凭证要留存。消费前,要确认收款方单位名称与合同、机构证照上的名称是否一致,不要转账给个人账户。

消费时,消费者应注意向预付式经营者索要并留存好发票、合同、单据、历次消费打卡记录等与消费相关的各类凭据。消费后,要仔细核对每次所使用产品或接受服务的金额,及时掌握卡内余额变动。

若发生消费纠纷,消费者可凭留存证据及时向相应的行业主管部门反映或拨打12345热线投诉举报。

采写:新快报记者 张晓菡 通讯员 穗市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