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青网讯“参加‘我把工大带回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给予我很大的收获。准备宣讲材料时,我深入了解了学校的历史和成就,自豪感与归属感油然而生。活动过程中,我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输出,沟通表达、团队协作、问题解决能力都得到了全面提升。”1月19日,安徽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2级学生褚敏丽回到母校湖北省天门市实验高级中学给学弟学妹们宣讲,并留下了温暖的记忆。“为家乡学子点亮梦想的同时,也让我重新审视了大学生活,让我更爱母校,更加明确目标。”褚敏丽说。


褚敏丽把工大带回母校湖北省天门市实验高级中学

2025年寒假,为提升学校社会影响力、吸引优质生源,安徽工业大学团委、教务处联合组织学生利用寒假返乡契机,以“青春百团行,共绘家乡梦”为主题,搭建高校与高中的沟通桥梁。该校800余名学生组成“百支爱校荣校团”,走进省内外311所中学,通过讲述工大故事,传递办学特色、学科优势及校园文化,增强学生对母校的归属感,同时为高中生提供升学指导。

谈及参加活动的收获和感受,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2024级会计学专业学生郭欣怡表示,通过把工大带回母校池州市第八中学,不仅推动了工大的招生宣传,也有助于成为更好的自己。“在汇报大学生活感受时,我能更好地反思自己的成长,从而激发对工大的热爱,增强作为工大学子的自豪感。我通过扮演宣传员的角色,架起了工大与母校联系的桥梁,有助于工大更好地了解中学教育的需求和特点,优化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招生政策”。


郭欣怡把工大带回母校池州市第八中学

安徽工业大学团委书记赵颖虹介绍,“我把工大带回家乡”专项实践活动覆盖安徽省内16个地级市及陕西省、辽宁省、上海市等17个省(市)的311所中学。各学院结合自身学科优势,创新设计了特色宣讲内容,如机械工程学院“铜陵一中行”团队成员通过PPT展示机械工程学院的智能制造中心、机器人实验室,结合“卓越工程师计划”案例,现场反响热烈。冶金工程学院“百团返乡”内蒙古自治区分队赴赤峰市第二实验中学,以“现身说法”的形式讲述工大温情故事;巢湖市分队在巢湖市第四中学通过图片展播和互动问答,全面介绍冶金学科优势,成功“种草”大学生活。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红旗中学宣讲”实践队聚焦资助政策,消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升学顾虑。活动期间,校团委及时编辑、整理社会实践活动中的青春故事,在校团委公众号上展现实践队员们的青春风貌和实践成果。

“我们在活动中将招生宣传与思政教育、社会实践的深度融合作为核心创新点,构建了‘价值引领——实践赋能——双向提升’的育人闭环。在招生宣传培训中嵌入校史校情教育,引导学生挖掘学校服务国家战略的典型案例,通过宣讲传递工大‘精工博学 厚德敏行’的育人理念。同时,遴选优秀学生党员、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保研学生等担任宣讲主力,通过讲述个人成长故事,潜移默化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高中生对大学生活的向往与责任意识。”赵颖虹表示。

“1月初,学校还专门举办了‘我把工大带回家乡’专项实践活动培训会。”安徽工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招生办公室副主任曹启定补充介绍,“我把工大带回家乡”专项实践活动通过输出工大特色品牌、传递工大好声音,进一步提升了学校对优质生源的吸引力,为学校构建了“学生主体、情感驱动、价值共生”的新型招生宣传生态。

安徽青年报、安青网记者 谢婷婷 通讯员 王丹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