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去年开年祭出的全系降价的撒手锏,2025年开年,比亚迪打出了全民智驾的王牌。
2月10日晚,比亚迪宣布从7万级海鸥(参数丨图片),到百万级仰望,都将搭载天神之眼智驾系统。据介绍,比亚迪天神之眼体系共分为三种方案,分别为三激光雷达方案的天神之眼A(DiPlilot 600),激光雷达方案的天神之眼B(DiPilot 300),以及三目纯视觉方案的天神之眼C(DiPilot 100)。
与其他主打智驾的车企战略不同,比亚迪没有像其他车企一样以一种智驾解决方案为主,逐步升级其智驾能力,而是一口气推出了多种解决方案,上至豪华产品,下至平价产品均可使用,可谓真正实现了全民智驾。
2024年被称为智驾元年,行业形成了激光雷达与纯视觉两套智驾解决方案的大趋势。而今年,比亚迪的智驾战略体现出,智驾平权必将成为主旋律。
为什么比亚迪能开启全民智驾?
绝大多数新能源车企都将智驾作为未来规划的重点,但为什么现阶段仅比亚迪能够打开全民智驾这条路。
作为目前规模最大的新能源车企,比亚迪的产品矩阵、销量均为行业第一。而且,比亚迪布局了从10万级至百万级的不同级别不同定位的车型,也就意味着其在智驾布局上会更有层次感。
天神之眼A、B、C三种方案说明了这点,以不同成本的智驾解决方案布局到相应级别的产品上,最大的好处是不用进行加价便能完成布局,有效提升产品竞争力。
以其他品牌为例,华为智驾解决方案的几个主要品牌同样采用不同的解决方案,如鸿蒙智行的智界采用了低配纯视觉加中高配单激光雷达的方案,而阿维塔则采用了三激光雷达的方案。只不过与比亚迪不同的是,除了纯视觉智驾方案,配备激光雷达的华为智驾方案几乎都需要选装购买服务,价格基本在2万元以上。
除华为外,另外还有一部分主打高阶智驾的品牌同样需要选装智驾功能,也就是说包括摄像头、激光雷达这些硬件均在整车上标配,但想要真正开通高阶智驾,需要额外花钱买断,不然硬件便成了摆设。
比亚迪让其他车企看到了压力,至少从“加量不加价”的角度来看,今年智驾领域卷的就是控制成本了。
比亚迪目前的智驾体系来自momenta和地平线,成本控制来自规模效应,但预计不久之后,比亚迪智驾成本将进一步实现下探。原因在于目前比亚迪正自研芯片和激光雷达,自研成功后必然能实现更好的成本控制。
所以,对于友商来说,比亚迪自研芯片和激光雷达的这段缓冲期,也是解决成本问题和提升智驾质量的最好时机,一旦比亚迪进一步降本,友商的日子会更不好过。
更重要的是,无论比亚迪采用何种智驾体系,其庞大的销量能够为智驾的AI大模型训练带来积极的效果,更多的行驶数据能够令比亚迪智驾能力快速进化,这是绝大部分友商做不到的。
不过,比亚迪智驾也存在争议。发布会结束后,被吐槽最多的就是其重新定义“高阶智驾”这件事。2024年,高阶智驾的含义是能够实现高快领航、城区智驾以及智能泊车三大功能,而比亚迪则是将只能实现高快领航和智能泊车的智驾称之为高阶智驾。从这一行为不难看出比亚迪想要快速占领智驾市场的决心,但这种概念降级也成为了争议点。
智驾平权威力初显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有车企尝试打开智驾平权的路。
小鹏率先布局,将智驾打到15万级,小鹏MONA 03异常火爆,为其带来了超过预期的销量成绩。今年1月,小鹏能够突出重围,获得新势力销量第一,智驾平权打造出的MONA 03功不可没。
再往前看,小鹏推出MONA 03之前,最先提及平价智驾车型的是特斯拉,声量很高的Model 2一度被认为是15万级配备高阶智驾的,将要重新定义新能源产品的划时代车型。只不过,特斯拉还没来得及将其投放市场,小鹏抢得先机,打造出这一款爆款平价智驾车型。
换言之,从市场层面来看,今年新能源车企想要实现增量,智驾能力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尤其在比亚迪普及智驾后,智驾或将成为多数新能源车潜在消费者必要考虑的买车理由之一。
可以预见其将促成的市场进步,一是迫使现有智驾产品降本,即便无法降本,也需要通过价格战维持市场热度;二是将催生更多的平价智驾车型,即便是这些车型只能实现高快领航和自动泊车,但仍能改变产品技术格局。
另外,比亚迪全民智驾或将推动自动驾驶法规的出台,以及各种相关政策和保险的发展。也就是说,一旦智驾产品在道路上形成规模,相应法案就显得极为重要。而且,近两年极具争议的新能源车保险,如果没有更完善的政策出台,智驾车型的保险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也是一大难题。
总的来说,比亚迪全民智驾不仅对于比亚迪自身有着增量作用,对于行业来说也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智能化革了汽车的命,但仅是技术进步并不能让用户更好地使用智能化产品,相应的一切配套都需要均衡发展才行,因此不难看出,实现全民智驾的真正意义在于将加速行业发展,加快技术革新。2025年,将成为智驾行业高速发展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