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逢年过节,全国各地的高速上都会出现大量的反向大军,再结合高速免费政策,更是带来了海量的车流,在这样的情况下每年几乎都有个经久不衰的话题,长假出行新能源汽车往往都会变成“电动爹”,“充电困难”“续航焦虑”等话题时不时出现,尤其在气温寒冷的春节假期,这个问题似乎更加严重,就在刚刚过去的春节新能源汽车还是“电动爹”吗?充电焦虑问题解决了吗?


一、春节自驾新能源还是“电动爹”吗?

据中新经纬的报道,“这一路没有太多充电和续航焦虑,高速服务区都是充电桩,我们打算跟着导航规划走。”1月19日,极狐阿尔法T5车主王新(化名)对中新经纬说。

王新老家在湖南常德,离北京1500公里,他已连续8年和妻子选择带着孩子自驾返乡过年。不过今年比较特别,他们首次尝试驾驶纯电动车归乡。“我们的油车已经高龄,刚好以旧换新政策很划算,就在2024年9月买了新能源汽车。”

在出发前,他们一家人已经做好充电排队的心理准备。“之前总看到春运充电排长队、充电慢的消息,所以这一次我们规划了5个小时用于高速服务区充电。”

不过,整趟行程下来情况比王新预想的要好得多。“第一次充电原本打算在石家庄藁城北服务区充电,但这个服务区只有6台充电桩,全都被占满,要充电只能排队。我们就去到了30公里外的石家庄东服务区充电,这个服务区有很多充电桩,我还用上了超充,十几分钟就充好了电。”王新说。


河北石家庄东服务区离北京约300公里,是不少新能源车主离京选择南行的第一个补电站。据中新经纬不完全统计,该服务区至少有26台充电桩,包含12台蔚来充电桩、8台小鹏充电桩、4台国家电网充电桩、2台保时捷充电桩。

1月23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张星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截至2024年底,中国充电设施总数达到1281.8万台,同比增长49%;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累计建成充电桩3.5万台,覆盖率达98%。

从车企端布局来看,1月27日,蔚来宣布已在全国建设3101座换电站、25424台充电桩;其中,蔚来高速换电站达到962座,充电站4343座。

1月14日,小鹏汽车表示累计达成1万台充电桩规模,2025年预计新增超过1000座超(快)充站。

据新京报的报道,国家电网的充电桩大部分已升级为120千瓦的快充。交通运输部近期表示,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广泛应用120千瓦及以上的快充设施,浙江、江苏、广东等省份还建设了600千瓦至800千瓦的超充电站,尽量满足短时快充的需求。


二、充电焦虑解决了吗?

每逢春节假期,新能源汽车的长途出行问题总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从"电动爹"的调侃到"充电一小时、排队四小时"的无奈,今年的春节自驾我们该怎么看呢?

首先,新能源汽车春节出行困境是长期存在的问题。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新能源汽车在春节假期出行时面临着诸多挑战,充电难问题几乎成为了常态。首先,电池在冬季寒冷环境下的衰竭是一个绕不开的难题。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多为锂离子电池,这种电池的性能对温度极为敏感。当温度降低时,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速率减缓,电解液的黏度增加,导致电池内阻增大,电池的可用容量显著下降。

除了电池衰减的问题,大量集中出行导致的需求井喷也是造成充电难的重要原因。春节期间,人们纷纷选择自驾出行,无论是返乡还是出游,道路上的车辆数量急剧增加。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近年来也在不断攀升,这使得充电需求在短时间内大量集中。然而,充电桩的数量却无法满足如此庞大的需求。在一些热门的出行路线上,服务区的充电桩常常出现排队等候的现象,排队时间甚至长达数小时。有的车主为了能够充上电,不得不提前规划好路线,在充电桩附近长时间等待,这不仅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严重影响了出行的体验。


其次,最近的变化正在改善新能源汽车春节自驾出行的难题。尽管过去新能源汽车在春节出行时面临着诸多困境,但最近几年,充电问题正在得到一步步的缓解:

一是增程式混动逐渐被众多车企认可。最近几年,增程式汽车逐渐成为主流,为解决充电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增程式电动汽车是一种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发动机发电,将电能存储在电池中,然后由电池为电动机提供动力来驱动车辆。与传统的纯电动汽车不同,增程式汽车配备了发动机作为发电装置,这使得它在续航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在增程式等混动车型逐渐普及的情况下,充电与加油成为了不少汽车的多重选择。对于那些需要长途出行的车主来说,他们可以在有充电桩的地方选择充电,享受较低的出行成本;而在充电桩不便的地方,则可以选择加油,确保车辆能够顺利到达目的地。这种灵活性大大降低了车主对充电设施的依赖,让充电问题不再那么困难。

二是充电桩基础设施日渐完善。国家这几年不遗余力地推动新能源基础设施的发展,各地充电桩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充电桩的建设,包括财政补贴、简化审批流程等,吸引了大量的社会资本投入到充电桩建设领域。在这些政策的推动下,不少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服务区充电桩数量呈现几何倍数的增长。正如前文提到的,现在各大服务区不仅有国家统一建设的充电桩,更有各家企业自己的充电桩,类似于蔚来这样的公司还通过换电的方式实现了更快的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快充技术的快速普及。伴随着快充技术的普及,电车充电不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为新能源汽车跑长途提供了更多的优势。早期的新能源汽车充电速度较慢,充满一次电可能需要数小时甚至更长时间,这对于长途出行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瓶颈。而现在,随着快充技术的不断发展,充电速度得到了大幅提升。一些新型的快充充电桩能够在半小时内将电池电量从 20% 充至 80%,大大缩短了充电时间。快充技术的完善不仅缩短了充电时间,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充电焦虑。在春节出行时,车主可以利用短暂的休息时间为车辆快速充电,补充电量,减少在充电环节的等待时间,提高出行效率。


第三,充电焦虑虽然有所缓解但依然存在。尽管充电问题在近年来得到了显著的缓解,但对于当前的春节来说,在春节高峰流量井喷的情况下,无论是加油还是充电都不可能像平时一样轻松。在充电效率尚未完全与加油追平的情况下,充电焦虑问题依然会持续存在。

一方面,虽然充电桩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但与庞大的汽车保有量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是在春节出行高峰期间,大量的车辆集中出行,充电需求呈爆发式增长,即使充电桩数量有所增加,也难以满足如此巨大的需求。在一些热门的出行路线上,充电桩排队等候的现象依然较为普遍,车主可能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等待充电,这无疑会影响出行的计划和心情。

另一方面,充电速度与加油速度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虽然快充技术的发展使得充电时间大幅缩短,但即使是最快的快充充电桩,也需要几十分钟才能将电池电量充至较高水平,而加油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在时间就是金钱的现代社会,几十分钟的等待对于一些急于赶路的车主来说是难以接受的。而且,充电过程中还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如充电桩故障、充电功率不稳定等,这些都会进一步延长充电时间,加剧车主的焦虑情绪。


第四,技术创新才是真正的最优解。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长期发展来说,技术的进步始终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只要电池技术或充电技术能实现质的飞跃,新能源充电焦虑问题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解决。

从电池技术来看,最近几年最值得关注的无疑是固态电池技术,固态电池是一种使用固态电解质代替传统液态电解质的电池技术。与锂离子电池相比,固态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更长的使用寿命和更高的安全性。研究表明,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可以比锂离子电池提高 50% 以上,这意味着使用固态电池的新能源汽车可以实现更长的续航里程。

从充电技术来看,除了继续提高快充技术的性能外,无线充电技术也备受关注。无线充电技术可以实现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或停车时自动充电,无需插拔充电线,大大提高了充电的便利性。未来,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成本的降低,有望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因此,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只有持续的创新才能真正解决我们所困扰的难题,希望新的技术可以快速普及,真正解决新能源汽车节假日长途出行的焦虑难题。

本文为本号新春新消费系列春节深度文章的第五篇,通过深度观察春节的一系列消费变化和趋势来分析未来的发展方向,欢迎大家点赞收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