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叫王丽,今年38岁,是一个小县城里普通的中学老师。我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有个小我三岁的弟弟。从小到大,家里的资源总是向弟弟倾斜,而我却常常被忽视。
我高中毕业后考上了县城里的师范学校,毕业后如愿成为了一名语文教师。工作几年后,我遇到了现在的丈夫刘明,他是一家建筑公司的工程师。我们很快坠入爱河,不顾父母的反对结婚了。
结婚后,我和刘明过着平淡但幸福的小日子。我们有一个可爱的女儿,今年刚上小学。虽然生活并不富裕,但我们相互扶持,日子过得还算安稳。
家庭的不公平待遇一直是我心中的痛。即使我已经成家立业,父母仍然把更多的关爱给了弟弟。每次回娘家,我都能感受到那种微妙的区别对待。
去年,弟弟谈了个女朋友,家里人欢天喜地。父母张罗着要给弟弟买房子,还要准备一辆小汽车作为结婚礼物。想到当年我结婚时,父母连一套像样的家具都没给我添置,我心里就觉得特别不是滋味。
最近,弟弟要结婚了。作为姐姐,我自然要出席婚礼。尽管家庭条件不宽裕,我和丈夫还是决定随份子钱10000元,算是给弟弟的一份心意。
就在婚礼前夕,我无意中听到了一段让我心碎的对话,彻底改变了我对这个家庭的看法……
02
婚礼前一天,我带着丈夫和女儿回到娘家。家里热闹非凡,亲戚们忙着布置婚房,母亲在厨房里张罗着饭菜,父亲和几个亲戚坐在院子里喝茶聊天。弟弟穿着崭新的西装,脸上挂满了笑容,和未婚妻在客厅里招呼朋友。
我心里五味杂陈。相比之下,我当年结婚时家里的冷清场景历历在目——没有铺张的婚礼,没有父母的关心,甚至连一件像样的嫁妆都没有。
晚上,家里来了很多亲戚,一直热闹到很晚。等大家都休息后,我起身去厨房找水喝,路过弟弟的房间时,听到了里面传来的谈话声。
“妈,姐随份子钱给了一万。”弟弟的声音带着几分不屑。
“才一万?”母亲的语气透着嫌弃,“她现在工作稳定,老公也有正式工作,这几年过得不错,才给一万?真是小气。”
我站在门口,手里的水杯差点掉下来。
“妈,你也真是的,姐就是个外人了,哪能指望她?以后家里的事,还得靠你们给我撑着。”弟弟的语气满是不以为然。
“那是当然。你可是家里的顶梁柱,房子、车子我们都给你准备好了,等以后你有了孩子,我们还会帮你带。哪像你姐,嫁出去的女儿就是泼出去的水,给她再多也是白搭。”
我的心猛地一沉,眼眶顿时湿润了。
原来,在他们心里,我从来都不算是这个家的一部分。
03
我咬着嘴唇,强忍着心中的悲愤,悄悄回到房间。刘明见我脸色不对,关切地问:“怎么了?”
我深吸一口气,把刚才听到的话告诉了他。刘明听完,脸色沉了下来,沉默了一会儿后,他拉起我的手,说:“走,我们现在就回家。”
我愣住了:“可是……明天是婚礼……”
“婚礼?这还是你的家吗?”刘明的语气里带着怒意,“他们根本没把你当女儿,你对他们再好,都只是理所当然。你还要忍受这种不公平的待遇吗?”
我低头沉思,心里五味杂陈。从小到大,我一直在努力讨好父母,希望得到他们的认可,可到头来,他们还是只在乎弟弟。我曾经以为,自己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家庭,这种偏心会有所改变,可事实证明,一切都没有变。
我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然后点了点头:“好,我们走。”
我们收拾好行李,牵着女儿的手,悄悄离开了娘家。夜晚的街道上,寒风凛冽,但我的心却前所未有的轻松。
第二天,母亲打电话过来,质问我为什么不参加婚礼。我平静地回答:“妈,我已经尽了我的心意,但既然我在这个家里只是个外人,那我也没必要再自讨没趣了。”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然后母亲恼怒地说:“你太不像话了!你弟弟结婚,你这个做姐姐的不参加,成何体统?”
我冷笑了一声:“妈,当初我结婚的时候,你们可没这么在意我的感受。”
说完,我挂断了电话,把手机关机。
这一刻,我终于决定,彻底放下这个家,不再回头。
04
挂断电话后,我长长地吐出一口气,仿佛压在心头多年的重担终于被卸下。刘明轻轻地握住我的手,低声说道:“你做得对,我们有自己的家,没必要再去迎合那些从不珍惜你的人。”
我点点头,心里却仍然有些复杂。毕竟,那是我的父母,是我曾经付出全部努力去争取关注的家人。但现实是,他们从未真正关心过我,无论我如何努力,始终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
我决定放下过去,珍惜眼前真正关心我的人。
第二天,婚礼照常举行。我没有回去,母亲又打了几次电话,但我都没有接。我知道,她不会是来关心我的,而是觉得我扫了他们的面子。
下午,手机上弹出了一条表妹发来的微信消息:
“姐,你没来,大家都在议论你呢。你妈和你弟在亲戚面前说你小气,说你随的那一万块钱还不如别人家的随礼多,还说你是故意找借口不来,太不懂事了……”
看着这些话,我心里一阵冷笑。原来,在他们眼里,我不仅仅是个“外人”,还是个“吝啬的外人”。我不禁自问,我真的吝啬吗?从小到大,我拿出所有积蓄供弟弟上学,自己却连一件像样的新衣服都不舍得买。我结婚时他们什么都不给,如今却为弟弟倾尽所有,甚至连我随的礼金都被嫌弃。
这就是我的原生家庭,一个从未真正接纳过我的地方。
我彻底死心了。
05
婚礼结束后,我的父母再也没有主动联系过我,仿佛我真的成了一个无关紧要的陌生人。
可笑的是,我的母亲却经常找我舅舅、姨妈诉苦,说我“翅膀硬了,不认娘家了”,甚至还说“现在有些女人嫁出去就变了,根本没有孝心”。这些话传到我耳朵里时,我只是淡淡一笑,不再有任何情绪波动。
然而,生活总是充满讽刺。
大概半年后,弟弟的婚姻出了问题。他的妻子是个精明的人,结婚后发现婆家虽然买了房和车,但经济状况并不宽裕,更重要的是,弟弟好吃懒做,没什么上进心。一开始,他们还过得勉强和睦,后来因为钱的事情经常吵架。
没过多久,弟媳便提出了离婚。她把房子卖掉,带走了一半的钱,连车子也过户到了自己名下。父母气得不行,却无能为力。
这时,父母终于想起了我。
母亲打电话给我,语气里带着前所未有的柔和:“丽丽啊,你弟弟现在日子不好过,你是姐姐,能不能帮帮他?”
我听着电话那头母亲略带哀求的语气,心里没有一丝波澜。
我平静地回答:“妈,我只是个外人,帮不了。”
母亲愣了一下,随即提高音量:“你怎么能这么说?你们是亲姐弟啊,你弟弟现在多难啊!”
我笑了笑,语气轻松:“妈,当初你说过,嫁出去的女儿就是泼出去的水,我可不敢管你们家的事。”
母亲在电话里愣住了,半天说不出话。
这一刻,我终于明白,有些亲情,只是血缘上的关系,而不是真正的情感连接。
06
从那天起,我彻底断绝了和娘家的往来。
我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自己的小家上,专心教书,陪伴女儿成长,和丈夫相互扶持。这段时间里,我才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家——家不是讲究血缘关系的地方,而是有爱、有温暖、有尊重的地方。
有时候,亲戚们还会劝我:“再怎么说,那也是你的父母,你不该这么绝情。”
我只是淡淡一笑:“亲情是相互的,不是单方面的索取。”
我终于学会了放下,也终于学会了爱自己。
余生,我要把温暖留给值得的人,把爱留给真正关心我的人。
而那些只会带给我伤害的人,就让他们永远留在过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