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2024年4月,正好有一群旅友来到大田县湖美乡后坑村旅游。
后坑村周围有着平时在城市里难得一见的大山,是诸多旅游爱好者比较喜欢的地方。
然而一位旅友爬山的时候,竟在山涧边发现了3株植物长相非常奇特的植物。
这些植物通体嫩黄,没有一片叶子,只有娇艳的花朵在风中摇曳。
这位旅友觉得非常神奇,于是将自己发现了一种神奇植物的消息散了出去。
消息很快就引起了业内一些专家的关注,经过辨认,专家发现这3株植物竟然是极度濒危的丹霞兰!
要知道这种植物可是出了名的“神出鬼没”,因为平时的时候人们想要找到它是非常麻烦的,只有在它开花的时候才有希望找到它。
更离谱的是,这种植物不会在当年人们发现它的老地方继续生长,所以就算是人们再次来到发现地也没用。
而且它非常地依赖丹霞地区的特殊环境,一旦人工移植极难成活。
所以专家们对它的研究也相对比较少,就连它的生长方式和繁殖方式如今都没有摸清。
正因为如此,这种稀少的植物才又被称为“鬼兰”、“鬼花”、“妖兰”。
因为“鬼兰”实在是神出鬼没,所以它的数量也不好统计,目前专家推断认为在全球范围内也就剩下不到100棵左右。
所以如果在野外见到这种花,一定不要随便采摘。
那么如此神秘的花是怎么被发现的呢?
«—【·丹霞兰和旅者特殊的缘分·】—»
说起人们发现“鬼兰”的过程,还真是和旅友有着莫大的关系。
2010年,驴友朱家强在世界自然遗产地丹霞山的一座小山谷中探险。
朱家强平时非常喜欢爬山,也经常会给一些来当地科考的队员当引路人。
当时他来到了一片无人区,周围都没有路,在竹林附近穿梭的时候,他突然看见了一棵通体金黄色的小花。
朱家强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小花,它们没长叶子,只举着几朵花,但是看上去却十分漂亮。
于是朱家强拿出设备,拍了几张照片。
当时朱家强数了一下,发现这些植物一共有6棵。
第二年的时候,朱家强有一次来到发现“鬼兰”的地方寻找,但是当初那6棵小花,早就全都不见了。
一行人不死心,于是在周围继续寻找,结果在距离上次的发现地几百米远的地方,他们又重新发现了这种花。
朱家强觉得很是神奇,这次他干脆将自己拍下的照片传到了网上。
很快,这些通体金黄的美丽小花就引起了植物学家的注意。
但是因为它们实在是太难找了,所以科研团队光是对它进行研究论证就花了3年时间。
2013 年4月4日,研究团队将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著名科技期刊《公共图书馆・综合》上。
他们还用这种植物的发现地给它去了一个名字----“丹霞兰”。
那么丹霞兰究竟有多么特别呢?
«—【·神出鬼没的花·】—»
丹霞兰是个简称,它的全名叫做丹霞山无叶兰,是一种腐生兰花。
它属于兰科、树兰亚科,外表特征极为独特---通体嫩黄,终其一生都不长叶子,其他无叶花卉只是在不同季节分别生长花叶,而丹霞兰却完全没有叶子
它的花朵也独具特色,唇瓣基部有两个囊一样的结构,唇瓣上还有“Y”形附属物,这些形态特征明显区别于兰科所有已知的属。
一条茎上大概有4朵到10朵花左右,花瓣狭椭圆形,花苞片长圆状披针形,中萼片倒卵状披针形。
它绽放的花朵清新俏丽,点缀着淡紫色斑纹,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显得格外醒目。
丹霞兰的生命十分短暂,从开始冒出来、开花然后结果,差不多也就半个月。
半个月之后,丹霞兰完成了繁殖等一系列重要使命,就会回归大自然。
丹霞兰没有叶子,所以肯定也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它也有个绝活:
通过周围环境中的真菌盗取养分来维持生长,它和真菌之间存在着互惠互利、互相依存的关系。
目前,全球仅在中国广东仁化丹霞山、湖南醴陵、江西井冈山以及此次发现的福建大田县等地有记录,分布非常狭域。
由于丹霞兰的生长过程和丹霞地貌中的真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当人类将它移植到外地后,很难为其提供相同的真菌环境,导致移植难以成活。
再加上其自身繁殖难度大,数量稀少,总数不到百株,所以才成了极度濒危的物种。
为了保护这一珍稀物种,国家将丹霞兰列为二级保护植物,对其生长环境进行严格保护,限制人类活动对其栖息地的干扰。
2020年3月,它还被韶关市通过为“市花”,当然这个结果也是当地的很多民众参与评审之后一众决定的。
这也足以见得当地人对于丹霞兰的特殊感情。
如今,科学家们通过一系列技术,成功模拟了丹霞兰自然生长环境,利用共生真菌成功培育出了一批丹霞兰幼苗,这意味着丹霞兰有可能在不久后的日子里拜托濒危的困境。
相信在未来,丹霞兰能够在自然界中继续繁衍生息,为我们的地球增添一抹独特的色彩。
参考:
南方新闻网《当“丹霞之子” 偶遇“丹霞兰”》2020-6-29
福建日报《三明山涧发现3株!极度濒危,全球发现总数不到百株》2024-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