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之间,元宵节悄然落下帷幕,热闹的嬉笑声还在耳边盘旋,心里有不舍,但日子仍然要继续。虽说整个正月都是年,但基本过了十五,年也就淡了,人们也将重心更多地转移到生活和工作中。所以十六开始,也就是陆续送年的过程了。
正月十五的习俗特别多,不过到了年十六,这一天的讲究也不少,而且每一件事都特别重要,既是在帮助我们完成收尾工作,也在此为开年之际祈福纳吉。所以这一天也是充满忙碌与期许的一天。正月十六习俗多,牢记5件大事要做好,寓意平安顺利一年,要了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是哪些内容吧,传统习俗莫忘~
第1件事:送“先祖”
过年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习俗之间也是彼此相关。还记得在除夕当天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祭祖,此时有着接祖的意思,过年是非常隆重的事情,而且讲究团圆,那么先祖也不能忘了,在除夕这天进行祭拜,以示接祖回家。而过了十五元宵节,人们要回归到正常日子里了,这时候也要祭祖,将新一年的打算与之诉说一番,让其安心,也希望其可以赐福,保佑家人平安顺利。这一天的祭祖便有着送“先祖”的含义。这也是孝文化的一种体现,也提醒人们不忘先祖的教诲,时刻保有感恩之心。
第2件事:落灯
元宵节在过年中属于比较重要的一个节日,从十一开始便要陆续准备,一般来说从十三开始就亮灯了,尤其是元宵节讲究彻夜通明。灯象征着光明,所以人们挂上灯笼,小彩灯灯,有祝福生活前途光明,日子红火之意。同时灯又代表着“丁”,又蕴含着人丁兴盛的意思。而到了十六,元宵节过了,这时候便要将灯摘下来了,民间称为“落灯”,这也是送年的一个标志。
过去的灯笼都是以红纸做好造型,内部点燃蜡烛,届时人们会拿着两只相互一碰,这样灯笼也就燃起来了。当然现在生活都是用电灯了,那么这时候的灯笼也要妥善处理好。依照讲究,旧的灯笼是不留的,来年要用新的。
第3件事:游百病
这是一项非常古老的习俗,尤其是在我国北方各地非常流行。届时人们会早早起床,精心梳洗打扮好,然后穿上漂亮的衣服,可谓盛装出行,然后与好友一起出游。或登城,或走桥,据说要一直走到郊外,田野。据说这样可以赶走百病,健健康康一整年。
正月十六适逢开春,过年这段时间人们大多在吃吃喝喝,作息也不太规律,这时候到户外走走,对于身体来说是一种很好地锻炼。同时在散步时,通过与好友畅聊,又能愉悦身心。所以游百病也是在帮助人们调整状态,在开年之际以身强体壮,精气十足的面貌来开个好头。
第4件事:烤柏灵火
这一内容也称为“烤百病”,古来有之,在过去人们取暖的主要形式便是烤火。而到了正月十六(也有地区是正月十二),人们会特意选择柏树枝为燃料,将火烧得旺旺的,人们则要围到火堆旁,烤烤手,烤烤脚,全身各处都要烤一烤,据说这样可以驱赶晦气,平安健康一整年。当然这一习俗看起来显得不可思议,但其中承载着人们对于身体安康的美好期许。
不过这个时候正值初春时节,春寒料峭,这时候烤烤火,可以驱走寒冷,让身体暖和起来。人们的内心也得以安慰。
第5件事:吃面
过年期间,每一天的饮食都有讲究,正月十六也不例外,俗话说“上灯圆子,落灯面”,所以在十六这天,人们讲究要吃碗面,希望新的入这面条一般顺顺利利。
【西红柿鸡蛋热汤面】
1、首先准备1-2个红红的柿子,洗过之后切成小丁。
2、把鸡蛋磕到小盆里,搅散拌匀,接着先在热油锅里炒熟,盛出来待用。
3、底油中加点葱花炒香,把柿子丁倒里边炒一炒,其中的汤汁被炒出来,届时加点酱油,蚝油,把味道调好,接着多加些热水,一小把金针菇剪短后放进去一起煮三分钟。
4、把面逐一放到里边,筷子多搅拌一会儿,让其飘起来,煮三分钟左右,断生以后再次把鸡蛋放里边,调些盐,香油,就可以关火了。热乎美味,吃上一碗很舒服。
本文系小茉莉美食记原创,码字不易,严禁不良自媒体抄袭、搬运。欢迎大家点赞,收藏和转发!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