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元宵面灯

WINTER


新年过后,我们便开始盼望着元宵节,在我们的记忆中,元宵节比新年更具有年味。

元宵节又叫灯节,天还没有黑,家家户户的门口便挂上了灯笼,一般是红色的纸灯,用木料或竹子做的骨架,用薄薄的光连纸或塑料纸糊上,还要在上面贴上年画或者剪纸,非常的精美。

有些手巧的人还会扎走马灯,灯笼分为两层,里面的蜡烛点燃以后,受到热力的推动,里面的灯就会自动旋转,好像在向前走动一般。


元宵节里,家家户户还要蒸面灯。 面灯圆圆的,用白面掺黄豆面、玉米面做成, 像一个个茶杯形状。

还要根据月数的不同捏出角,一年12个月,就做12只面灯。

刚出锅的面灯热气腾腾的,有的灯里面水多,就预示着这个月雨水多,如果没有水,就预示着这个月干旱,据说这些非常的灵验。

虽然这种口口相传的说法无任何科学根据,却代表了农人们最朴素的愿望。

除了面灯以外,还要做勺子、龙、猪、鸭、鹅之类的面食,预示着来年鸡鸭满圈,六畜兴旺,吉庆有余。

蒸熟的面灯里插上火柴棒,缠上棉花做成的灯芯,倒上豆油,点起来明晃晃的,放在大门口、院子和房子的每个角落,预示着新年兴旺发达。


这些面灯里的油燃尽以后,除了金龙以外都可以食用,软软糯糯的,又香又甜。

金龙要放在粮仓里,预示着苍龙引进,丰衣足食,一直要到了二月初二,过完“龙抬头”以后,才能煮了吃,这叫“喝龙须”。

点燃面灯以后,还要放炮焚香,把灶王爷焚化升天,希望他以后在玉帝面前多多美言,多多造福人间。

小孩们挑着自己的灯笼来到大街上赛灯。有各种各样的造型,大都是自己用高粱秸扎成,上面糊着透明的油纸,还带着彩色的纸穗,里面的蜡烛燃起来明晃晃的。

还有的灯笼是从市场上买来的,小灯泡一闪一闪地,发出悠扬的音乐。


02

小镇灯会

WINTER


那时候的农村,一般小镇上都有灯会,每个村子或单位都要制作一盏大型的花灯,摆放在大街上供人们观赏,文化部门还要举办猜灯谜、打游戏之类的娱乐活动,还要组织舞狮队进行巡演。

锣鼓家什铿铿锵锵地敲打起来了,在长长的游行队伍前面,四个小伙子带着漂亮的狮子道具,踩着鼓点不停地舞弄,做着各种有趣的动作。

狮子后面就是耍龙的,几个漂亮的小伙,穿着黄色的服装,举着金龙摇头摆尾,做出金龙欢迎的动作,把吉祥的祝福洒满了大街小巷。

游行队伍中还有踩高跷的,腿上绑着长长的木棍,穿上戏装,走起路来摇摇摆摆,跌跌撞撞,做着滑稽的动作,逗着大家不时发出开心的笑声。


如果幸运,还可以看到甩金花的。在广场的中间挖一个小坑,找来一根长长的木棒,由四五个小伙子扶着,在木棒的顶端,系上一个铁笼子,放上木炭、铁片、铜片等金属。

将木炭点燃后,那几个小伙子便将木棒摇晃起来,使铁笼绕着木棒飞速地旋转。

铁笼里的炭燃烧了起来,像一条喷着火舌的金龙在空中飞舞,大约十几分钟的工夫,被融化的铁汁、铜汁从铁笼里面飞出来,就像金龙吐出红色的、绿色、紫色的星星。

这些星星摔在地上、石头上和树木上立刻绽放出五颜六色的花朵,一闪一灭地,把人带入一个变幻莫测的神奇世界。

各种神奇的花朵的盛开,伴随着远远近近传来的鞭炮声,把乡村美妙的元宵之夜推向了高潮。


作者:王光慧

图片:新华社

设计:靳韫瑜

编辑:倪杨金子

策划:李芸聪 倪杨金子

监制:王岩 高雅

主播丨李芸聪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