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2月12日讯(记者 王海春)今年1月民营房企发债规模占比,较此前有所增加。
据中指院今日公布的数据,1月份共有4家民营和混合所有制房企完成信用债发行,分别为绿城、滨江集团、美的置业、新希望地产,发行总金额39亿元。
具体来看,新希望地产1月13日成功发行为期五年的2025年第一期中期票据,发行总额为8亿元,票面利率2.84%。其募集资金用途为,拟用于偿还发行人债务融资工具利息、项目建设,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美的置业1月23日发行2025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实际发行金额15亿元,期限5年,票息3%。美的置业计划将7.5亿元用于项目建设,另外7.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据悉,美的置业、新希望地产中期票据均由中债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全额保证担保,为支持民企发债的“第二支箭”持续落地,且债券期限均长达五年,有助于补充流动资金、优化资产负债表。
据中指院数据,房企1月债券融资总额为509.8亿元,债券融资平均利率2.93%,同比下降0.36个百分点,环比上升0.13个百分点。
业内人士表示, 1月民营房企发债规模占比有所增加,不过民企当月在融资盘面中所占比例较低。
亿翰智库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1月,央企及地方国企发行债券规模占总发行量的比例,分别为18.2%和73.6%,分别较2024年12月下降0.6pcts、7.6pcts;民营房企发行债券规模占总发行量的8.2%,环比上升8.2pcts。
“综合房企1月融资情况,信用债融资总规模同比、环比回落,海外债融资仍较为低迷。分企业性质来看,国央企所发行债券在债券融资市场中,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亿翰智库研究中心总经理于小雨表示。
华泰证券分析师指出,部分房企当前仍面临经营风险,如经营和融资性现金流修复低于预期,部分房企资金链压力若不能得到及时缓解,可能会造成企业经营困难等问题。
“部分开发商当前仍面临流动性挑战,在融资渠道收窄背景下,房企为改善短期流动性,会通过折扣促销等方式来加快资金回笼速度,也可能通过不断改善运营效率或逐渐剥离住宅业务,来改善企业状况。”第一太平戴维斯中国区市场研究部主管、高级董事简可称。
其进一步表示,若相关部门在融资等方面能出台更多扶持性措施,不仅会提振企业信心、改善融资条件,也会有助于房地产行业基本面的加速修复。
对此,于小雨指出,“白名单”机制的落地非常重要,在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下,住建部确立了“白名单”合格项目“应进尽进”,已审贷款“应贷尽贷”,资金拨付“能早尽早”的原则。
1月23日,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肖远企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截至2024年年底,商业银行房地产“白名单”项目贷款金额为5.03万亿元,超过原来预计的4万亿元的预期目标。截至1月22日,贷款金额又增加了5700亿元,房地产“白名单”项目的贷款金额现在已经到了5.6万亿元。
“相关部门本次发布的数据,均为审批通过金额。接下来还需要进一步提升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将资金尽快落到有需求的企业手中。”于小雨表示
在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看来,接下来对房企,尤其是头部房企的扶持,是否会从“项目纾困”升级为“主体信用修复”,有待进一步观察。
“这对于资本市场来说,这不仅利于短期情绪的修复,也有助于长期信心的重建。从另一个角度看,房企债务问题的化解,对于房地产市场的稳健发展,也将形成有力支撑。”张波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