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去表哥家吃饭,一大家子围坐在一起。饭桌上,表哥的丈母娘聊起了最近的事儿。

她说到:“我这退休在家,整天没啥事干,闲得慌。隔壁小区的一个老太太,也是退休的,老热情了,拉着我去外面听课,说听课还能免费领鸡蛋、挂面这些东西。”



听到这儿,大家都警觉起来,表哥表嫂连忙放下筷子,追问起来。

老太太摆摆手,笑着说:“我一开始也纳闷儿,哪有这好事儿。去了才知道,是卖理财产品的,说那些理财产品能挣大钱,但是我拿不出那么多钱。”

一听完,都松了口气,还好目前只是去听了听课,还没被骗,大家纷纷给老太太科普起来,告诉她别上当受骗了。

这事儿看似不大,却让我不禁思考,为什么人上了年纪,就这么容易对骗局深信不疑呢?

01、老年人为何对骗局深信不疑?

首先,老年人普遍存在对价值感的渴望。

辛苦了大半辈子,到了退休,社会角色发生了转变,不再像以前那样被工作和社会所需要,他们内心渴望重新找到自己的价值。

有些骗子往往会打着 “为国家、为民族” 的旗号,把一些看似伟大的事业与他们的骗局联系起来。

让老年人觉得自己参与其中是在为国家做贡献,能体现自己的价值。

比如有些组织以“扶贫” 的名义,声称老年人参与就能推动国家发展。

还能获得高额回报,这让老年人找到了久违的自我认同感,所以容易轻信。



其次,年龄增长带来的不安全感和焦虑感也成为了他们容易受骗的因素。

随着身体机能的下降,老年人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疾病的恐惧也日益增加。

有些组织就抓住了这一点,大肆宣传他们的保健品有神奇的功效,能治百病,甚至能让人返老还童。

这种夸大其词的宣传正好迎合了老年人对健康的渴望,让他们在恐惧和焦虑中失去了判断力。



再者,社交圈子的变化也使得老年人容易陷入zhapian陷阱。

退休后,他们的社交圈子变窄,生活相对单调。

有些组织通常会组织各种活动,营造出一种热闹、温馨的氛围,让老年人感受到久违的热闹和关怀。

在这种环境中,老年人很容易产生依赖感,觉得找到了新的 “组织”,从而对传销组织的话深信不疑。

02、骗局如何利用心理漏洞?

骗子们对人的心理漏洞把握得十分精准。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每个人都有被认可、被呵护、被关爱的需求,老年人更是如此。

zhapian组织会对老人嘘寒问暖,关心他们的生活细节,让老人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温暖,从而放下戒备心。

他们还会利用老人的 “羊群效应”,在组织中安排一些 “托儿”,让老人看到身边的人都在参与,都在获利。

从而产生从众心理,觉得自己不参与就会错过好机会。



另外,骗子善于利用老人的 “全能自恋” 心理。

他们把骗局包装得高大上,让老人觉得自己参与的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自己是有眼光、有能力的人。

比如承诺高额回报,让老人觉得自己找到了一条发财致富的捷径,能为子女减轻负担,甚至还能让子女刮目相看。

在这种虚假的满足感下,老人往往会忽视其中的风险,盲目投入。



而且,当老人意识到可能被骗时,骗子还会利用他们的 “否认” 心理。

老人不愿意承认自己的糊涂和软弱,一旦承认就意味着要面对自己的错误和可能带来的损失,这让他们难以接受。

所以他们会选择坚持否认,继续相信骗子的话,在虚假的世界里寻找安慰。

03、子女如何帮助老人辨别骗局?

作为子女,我们要多花时间陪伴老人,关注他们的精神需求。

平时多和老人聊天,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想法,让他们感受到家人的关心和重视。



当老人感受到足够的爱和关注时,就不会轻易被传销组织的虚假关怀所迷惑。

我们要给老人普及一些常见的传销手段和案例。

可以通过新闻报道、身边的真实事例等,让老人了解骗局的套路和危害。让他们知道,那些看似诱人的承诺背后,往往隐藏着巨大的陷阱。

同时,教给老人一些基本的辨别方法,比如查看产品是否有正规的生产资质、宣传是否夸大其词、承诺的回报是否合理等等。

还要鼓励老人参与一些健康有益的活动,丰富他们的生活。

可以帮老人报名参加老年大学、社区活动等,让他们结交新朋友,学习新知识,找到新的兴趣爱好。

这样不仅能让老人的生活更加充实,还能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



如果发现老人有被骗的迹象,我们要耐心沟通,不要指责和批评。

用温和的方式引导老人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帮助他们及时止损。

同时,要给予老人足够的理解和支持,让他们知道我们是站在他们这边的,会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