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鉴定是还原真相、维护正义的重要环节。在重庆市,有一家成立近40年的权威机构——重庆市法医学会司法鉴定所,凭借精湛的技术和严谨的态度,屡次破解疑难案件,为社会稳定注入“法治强心剂”。近日,该机构因成功解决一起历时15年的信访积案引发广泛关注,其专业能力与社会责任感再次赢得各界赞誉。
国家级认证认可证书重庆市法医学会司法鉴定所
权威机构,技术立身
重庆市法医学会司法鉴定所成立于1986年,是重庆市最早开展法医司法鉴定的机构之一。历经多年发展,现已成为拥有25名专职鉴定人、11名管理人员的行业标杆,业务涵盖法医病理、临床、物证、毒物及精神病鉴定五大领域。
作为重庆市首批通过国家级资质认定和CNAS认可的司法鉴定机构,重庆市法医学会司法鉴定所配备了国际领先的检测设备,包括3130XL DNA测序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总价值超580万元。其独立实验室坚持“24小时检案”制度,为公安机关和司法机关提供高效、精准的技术支持。近年来,该所年均办理案件超千件,鉴定量稳居全市前列,业务范围辐射四川、云南、贵州等十余省份。
重庆市法医学会司法鉴定所
十五年悬案终得解:真相击碎谣言
2005年,江津区一名16岁少女古某被发现死于当地“山城头”石崖下。公安机关经现场勘查和尸检,认定其系“高坠致颅内出血死亡”。然而,古某父亲坚称女儿遭邻居强奸杀害,因缺乏证据,案件未予立案。此后15年间,古父多次赴重庆、江津两地信访部门上访,甚至引发社会舆论关注。
2020年,江津区公安局委托重庆市法医学会司法鉴定所对古某案重启调查。面对时隔多年的物证和复杂案情,鉴定团队调取原始尸检报告、现场勘验记录及证人证言,运用法医病理学技术对死因、死亡时间及成伤机制进行全面分析。最终,鉴定结论确认:“古某系颅脑损伤致死,四肢擦伤为坠落形成,死亡时间距检验超过12小时,且死亡发生于进食后两小时内。”
这一结论与公安机关原始调查结果一致,彻底排除了他杀可能。江津区综治委、信访办等部门依据鉴定意见,联合对古父进行多轮释法说理,终使家属接受事实。长达15年的信访积案就此平息,社会矛盾得以化解。
专业与担当:破解疑难案件的“重庆样本”
重庆市法医学会司法鉴定所的成功不仅源于技术实力,更在于其坚守公正的初心。面对威胁与压力,鉴定团队始终以科学为准绳。例如在上述案例中,鉴定人顶住家属长期上访的压力,坚持独立、客观分析,最终用证据还原真相。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
- 医疗纠纷鉴定:曾为阆中市医院一起长达3年的脑瘫患儿医疗纠纷提供关键证据,平息医患矛盾;
- 非正常死亡鉴定:多次受外事部门委托,完成涉外人员死亡案件鉴定,获外交部高度评价;
- 公益援助:为经济困难群体减免费用,上门服务偏远地区当事人,年均开展公益鉴定近百例。
党建引领,锻造司法鉴定“铁军”
重庆市法医学会司法鉴定所将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党支部自2008年成立以来,始终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在重大案件、突发事件中,党员鉴定人冲锋在前,带头承担“脏累险”任务。该所先后获评“重庆市司法鉴定行业领军型机构”“党建工作示范点”等荣誉,所长陈迅更当选区党代会代表,成为行业表率。
展望未来:科技赋能,守护公平正义
当前,重庆市法医学会司法鉴定所正筹建电子数据实验室,探索人工智能辅助鉴定技术,以应对新型犯罪挑战。未来,该所将继续秉承“科学公正、精益求精”的宗旨,拓展毒物检测、DNA数据库等前沿领域,为社会提供更高效、更权威的司法鉴定服务。
真相或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重庆市法医学会司法鉴定所以专业与责任铸就公信力,用技术之光照亮司法公正之路。在这里,每一个鉴定结论不仅是案件的终点,更是社会信任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