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下,一部《哪吒之魔童闹海》让整个春节档的电影市场风生水起;线上,素来擅长"霸屏"的微短剧却在今年春节期间集体哑火。相比去年,凭借爆款《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而大火的微短剧市场意外遇冷。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春节档多达千余部的微短剧集体上线,在业内看来堪称"史上最卷"。专业人士对此分析称,一方面尽管档期内上线数量出现明显增长,但由于缺乏爆款,"口碑效应"没有发酵起来,丧失了舆论传播的抓手;另一方面,随着有关部门对于微短剧管理的进一步加强,以及平台方的快速落实,微短剧市场也在加速行业洗牌,从野蛮生长向高质发展提速。
史上最卷却无爆款
据不完全统计,春节期间微短剧上新数量达到了千余部。作品类型不仅涵盖情感、逆袭、家庭、重生等热门题材,区别以往还出现了一批专为春节而量身打造的剧集。为了方便受众观看,各大平台不仅推出"春节档"专栏、开启"微剧春节档"入口、打造"短剧春节档",还通过"独家上线""免费观剧"等方式吸引流量。
虽然千余部新品密集上线、各大平台花式引流,但微短剧市场在春节档却意外遇冷,甚至未诞生爆款。
反观去年同期,一部《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在线上掀起一阵观剧热潮。公开数据显示,该剧全网播放量高达11.3亿,话题量超过15亿。
微短剧导演刘鹏对此表示,如今微短剧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制作、拍摄、宣传体系,虽然制作周期快、数量多,但类型单一,往往是根据同一本网文改编而成,单部微短剧难以脱颖而出。另外,众多平台参与短剧竞争,用户的注意力被分散,微短剧难以在更大舆论场中产生足够出圈的声量。
"从某种程度上看,微短剧市场根本是营销,好的营销是打造爆款作品的关键。投流费用的缩减也是没出爆款的原因。当前微短剧市场还处于震荡期,收益并不算稳定,光投流的费用就占据了整个费用的大头,有许多公司的投流业务已经难以为继了。"刘鹏如是说。
DataEye《2024年微短剧买量投流数据报告》显示,微短剧投流费用往往占到微短剧总票房的80%—90%。在各投流媒体端,每天微短剧投放广告消耗的费用高达5000万—6000万元,一年下来,投流费用便高达183亿—219亿元。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表示,"电影和微短剧的受众并不完全相同,电影具有较强的社交属性,观众往往选择与家人一同观看;而微短剧更倾向于强调个性化,大多数情况下是独自观看,相对‘私密’的微短剧在春节档并不占优势"。
而在微短剧编剧王畅看来,春节期间微短剧大多采用免费模式上线,导致平台、制作方等方面在内容投入上的谨慎,限制了高质量内容的产出。甚至有部分从业者退出春节竞争,选择节后再上线。
告别野蛮生长 行业加速挤泡沫
《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显示,2024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将达504.4亿元。在业内看来,有着庞大市场规模基础的微短剧市场,已经到了告别野蛮生长的关键时刻。
刘鹏强调:"无论是‘哪吒’的爆火,还是春节档微短剧的遇冷,其实都在向从业者传递着同一个信号:观众永远支持高质量、好作品。微短剧市场若要长远发展,总站在风口上赚快钱肯定是不行的。"
2月5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网络微短剧行业健康繁荣发展的通知》,将进一步落实微短剧"分类分层审核"制度、"白名单"制度和"总编辑内容负责制",统筹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着力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
柏文喜表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出台的新政,是必要且具有积极意义的。一方面,通过治理违规内容,如低俗、暴力、不良价值观等,营造更加清朗的网络视听空间;另一方面,落实"分类分层审核"制度,明确责任,规范创作和传播流程,促进精品创作,提升行业整体质量。
2月10日,微信、抖音、快手三大平台同日发布违规微短剧治理公告。其中,微信平台下架了部分违规微短剧剧目,并对相关违规小程序进行处置;抖音平台1月份累计拦截下架违规微短剧585部;快手平台则依照网络视听管理相关要求及社区规则,累计前置拦截、整改、下架违规微短剧千余部,并将违规情节严重的剧目上报至网络微短剧"黑名单"。
"从产业层面看,微短剧行业正在加速洗牌,"中国投资协会上市公司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支培元对此解释道,"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头部平台和有实力的制作公司凭借资源、技术和人才优势,更易打造高质量作品,占据市场份额。而一些小团队因制作水平低、资金短缺,难以跟上行业发展步伐,逐渐被淘汰。同时,伴随监管的进一步加强,对不符合规范的微短剧及其制作方进行整治,推动行业资源向合规、优质主体集中,加速了这一进程。"
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发布的《2024微短剧行业生态洞察报告》显示,微短剧2024年保持强劲增长态势,行业发展直接、间接带动64.7万个就业机会,2025年就业人数将随市场规模继续增长。另据《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截至2024年6月,中国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达到5.76亿人,占整体网民的52.4%,超越网络外卖、网约车等基础数字服务。
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认为:"从长远来看,微短剧还具有很广阔的增长空间。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微短剧要注重内容创新和品质提升,深入挖掘社会热点和观众需求,创作新颖和具有深度的作品;积极探索多元化的传播渠道和营销方式。同时,紧跟政策导向,合法合规创作,以优质内容赢得市场与观众认可,实现长远、健康发展。"
北京商报记者 卢扬 实习记者 刘曼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