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卡伦·霍妮在《我们内心的冲突》这本书里写道:

我们愈是正视自己的冲突,并寻求解决的方法,我们就愈能获得更多内心的自由。

其实,一个真正活得体面的人,首先对于自己,他们是能够接纳的,对外界的一切,也能够欣然接受的。

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存在即合理,不要跟自己过不去,也不要跟别人过不去。

毕竟,人活着,总不能自己伤害自己吧?

所以,面对生活的不如意,以及人生的困惑,学会忘记,看淡,放下。

然后,反脆弱,拥抱变化,遇到更多的机会,接着避免焦虑,接纳自己,做实实在在的事。

最终,避免了内耗,稳住自己的情绪,掌控自己的生活,如此才能主宰自己的人生。



反脆弱

其实,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自身的渺小,但千万不要走向脆弱。

人可以渺小,但是不能因为害怕,担心,然后就自己觉得自己脆弱了,最终什么也不想做,也不敢干。

就好比一棵草,虽然很普通,很渺小,但是它的生命力,却可以变得很强大。

正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做人也应该这样,不要觉得自己很脆弱,因为你的坚强超乎你的想象。

正如《反脆弱》这本书里有句话是这么写的:

“从随机事件(或一定冲击)中获得的有利结果大于不利结果的就是反脆弱的,反之则是脆弱的。”

所以,面对世界的变化,人生的无常,我们要见怪不怪,不要觉得动不动就天塌了。

实际上,只要你能够勇敢一点,不要想那么多,拿出你的行动,坚持你的坚持。

慢慢就会发现,自己也能够适应了,甚至变得越来越具有挑战能力,以及战胜问题的决心和信心。

看过一句话:

混乱、多变是世界的常态,我们要学会拥抱不确定性,正确地应对它,才能成为自己命运的掌控者。

勇敢拥抱这个变化多端的世界,积极面对变化莫测的生活,要相信自身的能量和勇气。

然后,你才能够靠自己,过得越来越体面。

反焦虑

总是反反复复焦虑的人,注定过不好这一生。

说白了,如果你总是想东想西,瞻前顾后,犹犹豫豫的话。

那么其实,你很难会把一件事情做好的,整天会把更多的时间和能量白白浪费在一些根本不存在的情况上。

太多的人,就是因为想得太多,做得太少,所以才会觉得理想和现实存在着巨大的鸿沟。

最终,总觉得有处理不完的麻烦,堆积在心头的烦恼和抑郁,最终强行忍着,只会让自己变得更焦虑。

木心说:

“一个思想过度的人,行动非常软弱。”

其实,与其让自己不断去想,不断琢磨,不如破罐子破摔吧,拿出你的行动,在行动当中,慢慢看到改变。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改变,最终一定会发生质变,让你感到惊喜,甚至是庆幸无比。

毕竟,是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越过越好,而越过越好的前提,你要学会反焦虑。

而反焦虑的前提,就是不要想太多,不要整天忧虑忡忡,愁眉苦脸的样子。

要学会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天赋和潜能所在,同样你也要自己和他的关系,不要活在别人的评价和眼光。

正如哲学家叔本华说过一句让人醍醐灌顶的话:

“人性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相信自己,接纳自己,人生就两件事,一件是关你屁事,一件是关我屁事。

别动不动就活在别人的阴影当中,别人真的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重要。

不然的话,如果太过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你的活法就不是真实的,甚至是变形的。

这样的活法,又怎么可能会过得体面呢?

反内耗

人这辈子,最怕的就是内耗。

因为内耗的人,的确是太痛苦了,的确是太浪费生命了。

事实上,内心越是强大的人,越是懂得如何反内耗,知道如何掌控自己。

不然的话,如果总是太焦躁,太内耗的话,自己就会把自己折磨得不像人样。

如同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

“我们的思维像孙悟空一样,一个筋斗可以翻越十万八千里,而身体就像唐僧一样,必须脚踏实地才能到达西天取经。”

对生活要保持好奇,要对人生保持信心,更要对自己保留期待。

如此,大胆一点,自信一点,努力一点,生活才会靠你的这些改变,得到更好的提升。

作家三金曾说:

“对未知事物的恐惧是人类的共性。

你的胆怯,来源于你的无知;你的无知,来源于你的懒惰和虚荣。”

为了活出属于自己的体面,在仅有的人生当中,努力去提升自己,尽情去展现自己,让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强大吧。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远离无知,避免胆怯,戒掉懒惰,不再虚荣,而是更加阳光,自信地过好每一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