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镇,有一项传承千年的民俗活动,它承载着古镇的历史记忆,也点燃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每至元宵节,一场震撼人心的龙舞表演,便成为白沙大地上最热烈、最壮观的风景。


▲白沙元宵节龙舞表演 记者 苏盛宇 摄

溯源龙舞:

千年传承的民俗瑰宝

白沙龙舞,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过后,龙舞团队便开启了龙灯的扎制工作。这可不是简单的手工活,而是一场充满仪式感的传承接力。扎龙师傅们选用优质竹条,精心编织龙身骨架,再用五彩斑斓的纸张细心裱糊,每一道工序都饱含着对传统的敬畏与对龙的尊崇。


▲龙舞团队举行“请水”仪式(资料图)

为什么每年都要重新扎制龙灯呢?原来,在白沙的古老风俗里,元宵节舞过的龙灯要在祈福仪式后于江边焚烧。这寓意着送走旧岁的烦恼,迎接新年的好运,同时也是对龙的一种敬重,以全新的龙灯开启新一年的祈愿。


▲龙舞团队举行“请水”仪式(资料图)

临近除夕,在腊月二十七日或二十八日,龙舞团队会将新扎好的龙灯搬到长江之滨,举行“请水”仪式。他们祭拜龙神,取来长江净水,祈愿后续的民俗活动平安顺遂。这一仪式,将龙与长江紧密相连,体现了白沙人民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龙舞现场:

万人空巷的视觉盛宴


▲白沙元宵节龙舞表演 记者 苏盛宇 摄

正月十五元宵节,白沙镇的条条“巨龙”无比繁忙。下午两点,十余条龙舞队在镇政府门口集结,为现场市民带来《龙兴瑞雨》《龙舞华章》《龙狮贺岁》等精彩节目。


▲白沙元宵节龙舞表演 记者 苏盛宇 摄

按照传统顺序,龙舞表演后便开启巡游。龙舞队一马当先,巨龙在队员们的舞动下,时而蜿蜒盘旋,时而昂首腾飞,气势磅礴。花船队、蚌壳舞和莲枪队色彩艳丽,舞姿灵动,为巡游增添了不少欢快的氛围。舞狮队殿后,活泼俏皮的狮子引得观众阵阵欢呼。


▲龙舞表演巡游 记者 苏盛宇 摄

夜幕降临,七点左右,火龙表演将巡游活动推向高潮。舞龙队员们赤膊上阵,在铁水与鞭炮的交织中,舞动着巨龙。滚烫的铁水击打在特制的工具上,瞬间绽放成绚烂的火花,如流星般划过夜空。


▲火龙表演(资料图)

四邻八乡的人们纷纷赶来,大家沉浸在这热闹非凡的氛围中,共同感受着传统民俗的魅力。

龙舞传承:

生生不息的文化火种

在白沙镇,白沙龙舞是元宵节的夺目亮点。令人惊喜的是,舞台上一条“小舞龙”的矫健身影来自白沙中学的初中生。在精品展演里,他们凭借精湛技艺,收获乡亲们的阵阵掌声与欢呼,不少观众深受触动、热泪盈眶。


▲白沙中学非遗龙舞社团训练照片

这一切源于2024年8月,白沙镇大力推进非遗传统进校园,白沙中学积极响应,成立非遗龙舞社团。镇文化服务岗精心挑选铜梁、泸县、白沙本地的非遗传承人进校授课。短短半年,社团成员刻苦训练,舞龙技艺飞速提升。他们排练的《盛世龙腾》登上江津区级春晚,广受赞誉。


▲龙舞表演巡游 记者 苏盛宇 摄

“白沙龙舞”是非遗进校园活动的成功典型,也是非遗技艺被传承、创新和发扬的正面典型,白沙青少年们对传统技艺的热爱、付出和坚守,也值得被更多人了解。

白沙龙舞,不仅是一场精彩的表演,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到龙舞活动中来,他们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为龙舞注入新的活力。


▲白沙元宵节龙舞表演 记者 苏盛宇 摄

如今,白沙龙舞已经成为当地的文化名片,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它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增强了白沙人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白沙龙舞这颗民俗文化的璀璨明珠,正以它独特的魅力,继续闪耀在岁月的长河中。

今晚表演,敬请期待

记者:黄娅秋 吕 晓

编辑:李婉龄 编审:胡德赛

值班副总编辑:易志慧

总编辑:黄 艳

声明:凡江津区融媒体中心所属平台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别忘了

点亮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