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日报报道,外交部发言人主持例行记者会。发言人表示,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形势变乱交织,世界面临阵营化、碎片化、无序化的风险,中欧关系更加具有战略意义和世界影响。中方高度重视对欧关系,视欧洲为全面战略伙伴和多级世界中重要和独立的一级,希望欧盟也能成为中方可以信任的合作伙伴。今年是中国同欧盟建交50周年,中方愿同欧方一道,落实好双方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
冯德莱恩(资料图)
在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前后,美国的盟友们态度相当有意思。有个别的,继续头铁挑衅中国,但大部分都寻求缓和与中国的关系,其中英国、日本调转速度最快,最坚定,而欧盟则处于来回横跳,下不定决心,还在看美国眼色。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作为著名的“反华鹰派”,最近没有再挑衅中国了,还多次表态缓和与中国关系。近日冯德莱恩表示,要在与美国的谈判中采取强硬态度,并认为中欧可以达成协议。
报道称,1月21日,冯德莱恩警告与特朗普领导的美国新一届政府之间的经济冲突升级。但同时,冯德莱恩表示,与美国新政府接触是欧盟的优先事项。谈到中国,冯德莱恩表示,欧盟“必须与北京进行建设性接触”。她表示,存在“与中国建立并深化关系”的机遇,并且“在可能的情况下,甚至扩大我们的贸易和投资关系”。“现在是时候本着公平和互惠的精神,寻求与中国建立更平衡的关系。”
仅仅3天,欧盟的对华态度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向以反华亲美著称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突然在世界经济论坛上14次提到中国,将政客的左右逢源表现的是淋漓尽致。紧接着法国外长和荷兰首相也相继改变口风,纷纷向中国示好。说到底,估计是特朗普加征关税,让欧盟彻底心凉了。欧盟的这一波操作,却引来了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冷嘲热讽:欧洲需要加把劲,学会照顾自己。
冯德莱恩和特朗普(资料图)
冯德莱恩在最近两次公开演讲中,说的还是要捍卫欧洲的市场,但斗争的对象,已经从中国变成了美国。这么多年下来,欧美之间的经贸合作比中欧之间更深,一旦特朗普对欧洲发起关税战,欧盟的损失将会非常惨重。相比之下,中国反而成了欧盟的救命稻草,冯德莱恩这才改了口风,要跟我们一起合作,解决问题。
还在去年底,也就是特朗普没有正式上任的时候,他就公开表示,欧盟接下来应该更多地购买美国的能源产品,不然针对欧盟的产品要一律加征关税。这不仅仅是威胁,更是赤裸裸的耍赖,但恰恰符合特朗普的一贯作风。毕竟还在第一个任期时,特朗普就对欧盟的产品加关税,现在就是轻车熟路。欧盟方面也表态了,据说会对美国的措施随时采取反制行动,但是这番表态没有什么杀伤力,欧盟所谓的反制针对美国往往是无效的。
特朗普(资料图)
据闽南网援引法新社2月7日报道,欧盟7日警告称,美国对国际刑事法院的制裁不仅威胁法院的独立性,也损害国际司法体系。据报道,特朗普6日签署行政令,指责位于荷兰海牙的国际刑事法院“滥用权力”,理由是法院对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发布逮捕令。欧洲理事会主席安东尼奥·科斯塔7日在X平台发文称:“制裁国际刑事法院不仅威胁该法院的独立性,也破坏整个国际刑事司法体系。”
面对特朗普近在咫尺的关税大棒,欧盟到现在竟然都还没有拿出一个明确的应对方案。比如周一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欧盟领导人会议召开的并不顺利,虽然担任欧盟主席国的波兰总理唐纳德·塔斯克不遗余力的呼吁欧盟要团结应对,但散装的欧盟显然并不团结。更有意思的是,担任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的卡拉斯这一次竟然重复了中国的警告,也就是“贸易战没有赢家”。
欧盟内部在应对特朗普关税威胁上存在分歧。在2月4日华沙举行的欧盟成员国贸易部长闭门会议上,多数人支持在必要时采取惩罚性措施,但也有部分成员国因经济增长放缓,对打贸易战持谨慎态度。法国官员认为需更快采取报复性措施,而欧盟贸易专员则希望通过谈判避免关税,但也表明若受打击将坚定回应。这一分歧反映出欧盟在维护自身经济利益时面临的两难选择,既要应对美国的压力,又要考虑自身经济的稳定发展。
近期法国总统马克龙一句“灵魂拷问”登上国际热搜。面对特朗普政府近期对欧盟挥舞的关税大棒,马克龙在2月9日接受美媒专访时直言:“美国真正的‘头号问题’是中国,而不是欧盟!”马克龙强调,欧洲是美国的盟友,而非“贸易战靶子”。若美国希望欧洲在安全、防务等领域“多出力”,就不该用关税损害欧洲经济。中美竞争才是美国当前的核心议题,而非纠结于欧美贸易逆差。
马克龙(资料图)
在美国宣布要增加关税后,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反制措施。这些反击让美国一时间无法去应对,这时内心最恐惧的其实还是欧盟。之前欧盟与美国几乎是站在统一战线的,欧盟国家对美国的经济依赖度也比较高。多年来在美国的援助之下,欧洲人过着还算相对安稳舒适的生活。可特朗普不按常理出牌,对墨西哥和加拿大增加了关税无疑就是要拿盟友开刀了。特朗普还表示,下一个关税加征对象就是欧盟。
据媒体报道,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突然召集了一个超高规格的会议,邀请27个欧盟成员国的工业大佬们,在比利时安特卫普开会。会议的核心议题,听起来很“阳光”——讨论如何增强欧洲的产业竞争力,提高经济韧性。美国彭博社的分析更是直接,他们的解读是:欧盟这次的计划,实际上是为了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同时在电动汽车、科技、制造业等关键领域与中国展开竞争。
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关税问题,到今年2月仍然没有解决的迹象,关键原因就是欧洲“不配合”。之前德国媒体透露,欧洲现在的决策就是明确表示希望和中国沟通,但又不给让步,这种沟通说到底没有什么用。况且现在感觉到快要“大祸临头”的德国车企,他们已经多次向德国政府以及欧盟层面上反馈,最终都是石沉大海。这些企业认为最多在两个月内,中国的耐心就会耗尽,不会再理会他们的交涉要求了。
中国电动车(资料图)
然而,随着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再次挥向全球,欧盟不得不重新审视与中国的关系。特朗普重新登台带来的不仅是跨大西洋两岸的疑虑,还有一连串潜在的经济压力。当美国向全球再度挥动关税大棒,尤其是可能对欧盟下手时,欧洲不得不考虑更多与中国合作的可能性。这不仅仅是因为中国庞大的市场和强劲的制造能力,更因为中欧合作有助于缓解一些关税带来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