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孙淑玉 通讯员 董新明 实习生 王灏然
近年来,莱州市以紧密型医共体改革为核心,在医疗卫生领域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2023年成功跻身山东省深化医改真抓实干督查激励行列;2024年,全力攻坚突破,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医改基本原则,打造出具有示范意义的改革样本,顺利完成省卫生健康委医共体样板县现场调研。
加强队伍建设注入发展动力
莱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紧密型医共体改革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向省、市卫生健康委汇报,并赴外地学习先进经验,分管市领导多次带队外出考察学习,为医改工作明确方向。莱州市积极推进卫健系统人才计划,在市委组织部、人社局支持下,开展多轮次干部队伍调研考察,制定“鲲鹏”人才及“鲲鹏·优选”计划,该计划入选山东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案例并纳入青年干部培训班次。2023年确定“鲲鹏”人员764名、“鲲鹏·优选”人员246名,2024年新增“鲲鹏”人员210名、“鲲鹏·优选”人员136名,并开展为期3年的基础理论、实践操作和综合素质培训。2024年8-10月,围绕医共体班子建设,分批次优化市镇两级医疗机构领导班子,市级层面,调整充实医共体牵头医院领导班子13人,其中9名为“鲲鹏·优选”人员,占调整人员总数的70%;镇街层面调整充实卫生院院长、副院长30人,其中29名为“鹏·优选”人员,占调整人员总数的96%,为医共体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推进资源共享提升服务效能
搭建信息平台,打破信息壁垒。莱州市将信息化建设作为医共体改革重点,投资2000余万元完成卫生专网组建、硬件设施采购、平台基座搭建、基层一体化医疗服务系统、公共卫生系统和业务协同系统等软件上线,打通了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孤岛”,实现医疗机构数据互联互通。在此基础上,部署上线了中西医辅助诊断、中医处方流转、重点慢病全程管理等软件,拓展了在线家医签约及居民端健康档案开放服务,构建起集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家庭医生签约、微信公众号便民服务等一体化的基层医疗卫生云,推动了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落地见效。
建设共享中心,整合医疗资源。坚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全市初步计划组建10个医共体管理服务中心(资源共享中心)和4个专科联盟,打破医共体之间界限,实行一体化运转,最大限度推进资源集约利用。2024年5月16日,莱州市心电诊断中心在市人民医院挂牌成立,同步研究制定了心电诊断中心报告发布流程及规范,完成9家试点镇街卫生院及一体化村卫生室的心电设备使用及操作流程培训,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区域内心电图传输、心电诊断发布等资源共享及信息互通,完成基层690人次的心电诊断报告推送,确保了全市心电图检查一致性。下步,心电诊断中心将覆盖辖区3家县级公立医院、15家镇街卫生院及269个一体化村卫生室,建成覆盖全域的全市心电一张网,为基层群众提供及时便捷的心电诊断服务。
莱州市智慧共享中药房作为烟台市首家智慧共享中药房被列为2023年烟台市政府重点“打样示范”事项。《2024年烟台市卫生健康工作要点》要求“推广莱州市区域智慧共享中药房试点经验”,今年作为改革亮点,接受烟台市委改革办和市委宣传部组织开展的“改革风帆劲,万亿征新程”烟台改革媒体行的集中采访。智慧共享中药房自2023年3月29日运行以来,到2024年10月共调配饮片67.3万,煎制汤药65.3万剂,服务13万人次;向基层配送汤药近12.43万剂,服务基层人群2.76万人次。截至目前,信息化运行中心已建成运行,后勤服务中心开展了牵头医院物业管理等外包服务集中招标采购。全市消毒供应中心和医疗垃圾转储中心挂靠人民医院实体化运行,新建业务用房2000平方米,现已投入使用。紧密型医共体管理运行办法以及各中心、专科联盟管理制度完成初稿起草,提交市政府党组会议研究通过后组织实施,加快实现医保总额付费“六统一”要求。
创新发展机制推动协同共进
改革中医药与心理康复体系。莱州市全面改革中医药服务体系,将4家县级公立医院和15家镇街卫生院全部纳入智慧共享中药房运行体系,实现全链条智能化管理,全市中药饮片使用量增长30%,提升了中医药整体服务水平,2024年5月份顺利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评估验收。同时,重塑心理康复体系,组建心理康复医共体,由慢性病防治院牵头将两家镇卫生院分院区改造成为心理康复院区,增设心理康复住院床位138张,运行情况良好,年可为两家卫生院增加医疗收入600万元。心理康复医共体运行以来,实现了精神疾病患者“双向转诊、急慢分治”,慢性病防治院向睡眠病房、医养结合等新兴领域延长服务链条。目前正在总结前期运行经验,组建覆盖全市的紧密型中医药专科联盟和精神卫生专科联盟。
探索基层协同发展模式。以培育基层特色专科为目标,用好牵头医院帮扶资源,实现市镇两级差异发展。在三山岛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先试先行基层医康养护一体化服务模式,改造康复医疗区320平方米、中医治疗区240平方米,设置康复床位24张、集中康养床位16张、中医治疗床位12张,年收治住院康复患者200多人,现已具备康复医院雏形。依托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医疗救治、康复养老、安宁疗护“三区”协同服务模式,启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永安新院区,业务用房达到1万平方米,医疗救治区重点打造老年病房,设置住院床位60张,同时升级改造康复养老区1500平方米、安宁疗护区1000平方米。2024年9月份试点运行以来,康复养老区入住老人25名,安宁疗护区收住失能老人30名。为老年患者提供多元医疗服务,均取得良好效果,提升基层医疗服务的多样性和针对性。
落实对口帮扶提升基层能力
莱州市制定“万名医护进乡村”活动方案,明确了三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帮扶关系,确保每年至少有62名医务骨干下沉基层,其中镇街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分别不低于32人和30人。全市遴选15名“百名专家”对口帮扶镇街卫生院,有效带动了基层服务能力提升。组织支援与受援医疗机构签订对口帮扶责任书,明确帮扶单位和受援单位的责任,细化到学科、专业、病种或技术,确保对口帮扶工作有目标、有计划、有考核。截至2024年10月底,组织19家医疗机构深入街道、社区、乡村开展义诊和宣传活动,参与医护人员180余人次,惠及基层群众7800余人,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通过专家派驻、专科共建、临床带教、远程协同等方式,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常见病、多发病诊疗能力明显增强,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基层群众就医更加便捷,促进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镇”目标实现。
自2022年起,莱州共接收公费医学生25人,将其纳入卫生健康系统“青苗”计划,通过导师帮带和系统培训,提升其基层诊疗能力。同时,针对基层招人难等问题,推进空编补齐,对紧缺专业人才实行灵活招聘政策,扩大农村医学生公费定向培养规模,稳定优化乡村医生队伍,加快落实乡村医生“市管镇用、镇聘村用”政策,推动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落地见效,进一步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解决其管理和养老问题,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未来,莱州市将以建设紧密型医共体标杆县为契机,构建“市—镇—村—家庭—居民”五级网格化卫生健康服务体系,覆盖全市81.45万人口,致力于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