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的第三任皇帝明成祖朱棣,是一位非常英武的帝王,他在年轻的时候就被父亲朱元璋封到了元大都这个旧城,身为燕王的他曾经多次率军出征和塞外的敌人作战,所以朱棣本人一生都有着一种北征的情结。

其在位的二十二年时间中,进行了多达五次的御驾亲征,最终也是积劳成疾倒在了回师的路上。当时太子朱高炽收到消息后,非常的伤心,不过很快他就从大牢之中放出了一位被朱棣关进去的罪臣。



而此人发挥着自己的才能,让大明朝很快就改掉了很多的弊端,又开创了大明的又一盛世。那么此人是谁呢?朱棣为什么要将他关起来呢?

刺头的户部尚书

要说起十分刺头的明朝户部尚书,那一定当属永乐和仁宣时期的“财神爷”——夏元吉了。夏元吉在朱元璋时期就已经开始崭露头角,在建文帝上位后,夏元吉也已经担任着户部右侍郎了。



这个职位就相当于是现在国家财政部的副部长,属于高居庙堂之上的重臣。当时建文皇帝用酷烈激进的手段削藩,最终却导致自己落了一个“不知所踪”的下场,而当朱棣进到南京之后,就开始将自己的屠刀,伸向了面前的那些仍然效忠于建文的旧臣。

夏元吉这种掌握着国家经济大事的人,自然也在朱棣的眼中,当时朱棣命令手下将夏元吉抓起来的时候,夏元吉向朱棣请求给自己三天时间。



朱棣有些好奇,于是就问他:“你已经插翅难逃,为什么还要三天的时间?”夏元吉不慌不忙的回答道:“君王遭遇不测,身为臣子理应追随,但是我手上还有许多事务需要处理,这些都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情,等我处理完毕,再追随先君赴死。”

朱棣听完夏元吉的话后,其凭借着多年的识人之明判断,眼前的夏元吉不像在说空话,而这样一位为国为民的好官,自古以来都非常缺少,朱棣也顿时升起了一股爱才之心。

他一边招呼夏元吉身后的士兵退下,一边将他释放,这样的能臣干吏,对于朱棣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后来他不仅将夏元吉官复原职,还对他非常的倚重,而且就在短短的两个月后,夏元吉就被朱棣亲自扶正,成为了掌管大明财政的户部尚书。



户部尚书一职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也是最容易得罪人的。夏元吉没有什么背景和家族势力,完全凭借着自己的能力走到如今的位置,他为人刚正不阿,而且敢于废除旧时的条例,以国家利益为重,虽然掌管着整个大明的财富,但是每一笔花销他都会精打细算,能省则省。

前文中就有提起过,朱棣此人有着北征情结,加上当时蒙古的部分势力,一直在肆意骚扰着大明边境,使得边境百姓不得安定,国家正在遭受着严峻的挑战。



于是朱棣就决心征讨蒙古,打仗是需要花钱的,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这可让户部尚书夏元吉十分发愁。大明此时的国家税收虽然充盈,但是支出的项目太多。

大明刚刚迁都完不久,而且还需要给皇帝修建陵墓,永乐大典的文治工作也需要大量钱财支持,再加上郑和远航的支出,使得大明财政有些捉襟见肘。

虽说郑和的远航能够带来一笔可观的收益,可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如果需要打仗的话,就必须节省一下其他项目的开支,为此夏元吉不少和兵部、礼部、工部的官员闹别扭,甚至是自己户部的官员,也时有矛盾发生。



因为夏元吉坚决反对铺张浪费,节省开支,使得很多官员磨破嘴皮子都要不来更多的预算,于是大家也就给夏元吉起了一个称号叫做“夏刺头”。

大明朝的“财神”

永乐十九年,朱棣打算第三次北征,结果自己的这个意见刚刚提出,就遭到了夏元吉的反对。朱棣是一个很有主见,且性格强势的皇帝,但是他并没有因为夏元吉的反对而瞬间发怒。

他耐着性子给夏元吉说自己北征的目的,还有对国家的好处,随后向夏元吉要钱,但是夏元吉就像一只“铁公鸡”不仅一毛不拔,反而还将朱棣的话给当场顶了回去。



朱棣瞬间大怒,在大殿上指着夏元吉的鼻子破口大骂,但是夏元吉始终不动声色,一文不出。朱棣盛怒之下,直接将夏元吉免职,然后关了起来。

还好太子朱高炽深知夏元吉的苦心,于是极力保住了他,向朱棣说好话,使得朱棣的火气消了许多,随后朱棣感叹道:“果然是个刺头啊。”

永乐十九年后,大明的经济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因为朱棣接连多次的北征,使得大明的物价飞涨,通货膨胀的问题一直都在继续加重。



朱棣也因为积劳成疾,彻底的倒在了北征回师的路上,他在生命中的最后关头,才明白了夏元吉的一片良苦用心,正所谓忠言逆耳、良药苦口,朱棣叹息道:“夏元吉爱我!”他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却已经来不及弥补了。

永乐二十二年,朱棣驾崩于榆木川,太子朱高炽在朱棣驾崩后的第三天,立马就将夏元吉放了出来,重新任命他执掌大明的财政。



为了扭转当前的经济危局,夏元吉立马建议新帝朱高炽,取消了一大批在建工程,还有郑和的远海航行计划,建议先恢复元气,再来办理这些事情。

朱高炽在夏元吉的建议下,不仅减少了大明宝钞的发行,多收取宝钞,很快就遏制住了通货膨胀的局面,经济情况开始好转,短短的时间内,这些政策所体现的效果立竿见影。

大明的经济再一次焕发新的生计,不久之后,仁宗朱高炽驾崩,宣宗皇帝即位,夏元吉继续掌管着大明财政,辅佐仁宗宣宗两代帝王,共同缔造了堪比“文景之治”的“仁宣之治”。



信源:
《“刺头”财神夏元吉》——中国知网 作者:蔡建军
《夏元吉的德量》——中国知网 《党政论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