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日报》2月12日第9版


山一程,水一程,最忆是乡情

───加强涉侨检察工作纪实

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北新桥的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中,陈列着一面“特殊”的五星红旗,分外惹人注意。这是1949年,纽约华侨衣馆联合会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委托一家老牌制衣公司以高级毛料制作而成的、在美洲大陆上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

“华侨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爱国、爱乡、爱自己的家人。”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感言,道出了华侨共同的心声。如今,分布在世界各地的6000多万海外侨胞,仍在热情地支持着祖国的建设。而祖国,也从未忘记他们。从开国大典五位华侨代表受邀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礼,到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和改进侨务工作”,侨,始终被祖国放在心上。

近年来,检察机关也不断加强涉侨检察工作,各地检察机关和侨联持续深化检侨合作,依法维护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权益。近日,记者深入浙江、广东、福建等地采访,感受检侨合作带来的变化与影响。


图①:2024年9月,浙江省青田县检察院检察官前往农业文化遗产地开展案件回访。

守住儿时记忆,守住我们的乡愁

浙江青田,因侨而兴。“家家有华侨,人人是侨眷”,这是青田的真实写照。

杨小爱便是一名青田华侨。自1991年随家人前往德国打拼后,故乡就成了她魂牵梦萦的地方。“在国外想家时,就做一碗田鱼干炒粉干吃,这是家的味道。”杨小爱说,是田鱼干陪她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想家的日子。

家的味道是最难解的乡愁。杨小爱说的“田鱼干”,几乎寄托着所有青田华侨共同的乡愁。

青田,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早在一千多年前,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便采用“以鱼肥田、以稻养鱼、鱼粮共存”的农耕方法种稻米、养田鱼。一碗稻米饭,一桌田鱼宴,便是青田人最思念的味道。

2005年,因独具特色的稻鱼文化,“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也是中国第一个世界农业文化遗产。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作出重要批示:“关注此唯一入选世界农业遗产项目,勿使其失传。”

然而,近年来,随着“青田田鱼”名声响亮,出现了以外地鲤鱼冒充青田田鱼,低价售卖抢占市场的情况。“我们的田鱼养殖技术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田鱼的味道就是和别的鱼不一样,不能让‘冒牌鱼’坏了‘青田田鱼’的名声。”2024年4月,杨小爱将了解到的情况反映给检察机关。

“接到线索后,我们经初步调查了解到,‘青田田鱼’属辐鳍鱼纲鲤形目鲤科,因其独特的育苗方式、生长环境等,在遗传和形态上均明显不同于其他鲤鱼种群,是‘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的关键要素。”青田县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主任尹亚丽告诉记者,“青田田鱼”承载着青田华侨的乡愁记忆,更事关农业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利用,必须要防范外地鲤鱼和鱼苗冒充“青田田鱼”流入本地市场。于是,该院决定成立办案组,就农业文化遗产受损一事进行实地调查,并于2024年5月立案监督。

“调查中,我们还发现遗产地梯田灌溉水渠设施不健全、传统田鱼育苗法面临失传等问题,这些都对当地生态系统、耕作制度、技艺传承等造成了一定影响。”尹亚丽说。

2024年6月,青田县检察院在查明公益损害事实后,分别向职能部门和属地政府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其从鱼种种质资源、代表性传承师培育、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强农遗保护。

记者了解到,收到检察建议后,相关单位高度重视。针对鱼种种质资源保护问题,青田县正在推进“稻鱼共生种质资源保护与发展项目”建设,预计建成后将进一步夯实稻鱼产业根基,保护鱼种稻种资源。此外,针对外地鲤鱼流入问题,已陆续建立6家鱼苗基地,同时经营者出具本地田鱼销售承诺书,从源头上治理外地鲤鱼流入以次充好问题;针对古法育苗失传风险,通过建立典型示范户、培育“新农人”等措施,逐步合理优化农遗传承队伍,目前方山乡已增加“新农人”4名;针对农田水利问题,已安排200万元资金用于核心区田埂及灌溉水渠修复。

2024年9月,青田县检察院召开公开听证会,邀请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华侨代表等参加,对案件整改情况进行评估,整改成效得到与会人员一致认可。

不仅如此,浙江省丽水市为加强“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的保护利用,于2025年1月出台《丽水市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保护发展条例》。其中,青田县检察院建议的加强田鱼种质资源保护、建立保护补偿机制等内容已被写入该条例。

“2018年,我院与青田县侨联共同成立‘检侨之家’。该平台成立以来,我们通过制定检侨协作八项机制、打造‘侨见枫桥’检察室、健全‘惠侨一件事’工作机制等进一步加强涉侨检察工作,依法维护华侨华人合法权益。”青田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李飞华如是说道。



图③图④:2024年1月,广东省汕头市检察院检察官走进福成批局旧址开展专项行动“回头看”。

保护历史足迹,保护来时的路

有人说,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汕人。

近代时期,潮汕人就漂洋过海下“南洋”谋生。据说,在海外谋生的潮汕人达1000多万,与潮汕本土人口相当,坊间遂有“海内一个潮汕、海外一个潮汕”之说。

在那个交通靠走、信息靠喊的年代,远渡重洋谋生的潮汕人为了与家人取得联系,侨批应运而生。

闽南人读“信”为“批”。侨批,是指海外华侨与家乡眷属在信件往来过程中产生的书信、账目和汇款票据,以“银信合一”为基本特征。

“批一封,银二元,叫妻刻苦勿愁烦。”正是一封封侨批,让海外华侨倾诉了乡愁,寄回了银钱。随着侨批递送需求的增多,侨批局出现在历史长河中,成为侨批递送的专门机构。

百年过去,许多侨批仍被人们珍视着,“侨批档案”还入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但侨批局似乎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我们在开展侨批文物保护专项监督工作时发现,汕头埠大部分侨批局旧址已经随着城市改建而消失,为数不多保留下来的也已破败不堪,保存完好的几乎没有。”广东省汕头市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检察官康媛娜话语里满是遗憾。

然而,转折总发生在不经意间。一天,汕头市检察院接到线索:汕头市澄海区隆都镇仙地头村,有一座福成批局旧址,该旧址存在年久失修、维护不到位的情形,建议检察机关加强保护。

福成批局旧址又称“明德家塾”,于上世纪30年代由泰国华侨许若明、许若德兄弟建成。许氏兄弟在泰国与汕头埠经营批局,福成批局是设在隆都的投递站点,由末代榜眼、清末民初书法家朱汝珍题名“明德家塾”。2012年,福成批局旧址入选澄海区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我们看到的时候很惊讶,可以说,这是目前澄海区保存最为完整、建筑规模最大、建筑艺术最为精美的侨批局。”在赞叹的同时,康媛娜告诉记者,经过实地调查发现,该批局旧址存在部分墙体斑驳破损、墙面装饰灰塑损毁、走廊栏杆鼓裂、屋顶梁瓦掉落等问题,而且主体建筑西北角二楼最边缘的房间屋顶已经完全坍塌,急需维护。

2023年11月,汕头市检察院针对福成批局旧址年久失修、管理和维护不到位等问题进行行政公益诉讼立案,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对该批局旧址进行维护,加强监督管理,确保文物得到妥善保护,同时加强文物保护宣传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弘扬文物的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

“相关职能部门非常重视,很快便增设了消防设施,对旧址周边环境进行了整治。”康媛娜说,与此同时,相关单位还签订了《澄海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福成批局保护管理使用协议书》,明确旧址日常保养、维护、抢救修缮等相关责任。

“中西合璧是这栋建筑最显著的特征。这里的嵌瓷、彩绘都是传统潮汕工艺,那里的拱门、罗马柱又是西洋的产物。”在福成批局旧址,许氏后人许皓向记者介绍着这里的一砖一瓦、一凿一砌,他希望有更多人知道福成批局旧址的存在,知道还有这样一栋建筑见证着侨乡历史的变迁。

文物,承载着一方土地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脉络。以办理该案为契机,汕头市检察院主动与市侨联加强沟通,会签《关于加强新时代检侨合作汇聚高质量发展“侨”动能的实施意见》,为形成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合力提供制度保障。


图②:2023年7月,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检察院检察官联合网格员走访侨乡留守儿童家庭。

关爱侨留守儿童,关爱祖国的未来

“侨留守儿童”,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词汇。但在福建、广东、浙江等侨乡地区,这却是很多家庭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因为种种原因,不少在海外打拼的华侨华人,选择将孩子送回或留在国内生活。这样的孩子,被称为“侨留守儿童”。

小强(化名)的父母常年在阿根廷工作,留下他和爷爷奶奶在老家生活。缺少父母陪伴的小强,并不愿与家人分享日常学习生活,对自己经常被敲诈的事自然也不例外。

2021年3月至9月期间,陈某、李某纠集黄某、李某甲等人形成犯罪团伙,以暴力、威胁等手段在莆田华侨中学、华侨职业中专等学校周边对未成年人实施敲诈勒索、寻衅滋事等违法犯罪活动,先后多次向包括小强在内的55名在校未成年人索取钱款,共计6500余元。

2022年8月31日,福建省莆田市公安局涵江分局将案件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同年11月28日,莆田市涵江区检察院以陈某、李某等人涉嫌敲诈勒索罪、寻衅滋事罪依法提起公诉。

2023年7月21日,涵江区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以敲诈勒索罪、寻衅滋事罪分别判处陈某、李某等4人有期徒刑七年至一年不等。一审宣判后,李某提出上诉。同年10月8日,莆田市中级法院二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该犯罪团伙成员较多、分工明确,他们是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周边几所学校在校学生高频次实施‘强拿硬要’欺凌行为,社会影响非常恶劣。”涵江区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门负责人肖剑兰告诉记者,办案中,为避免对未成年被害人造成二次伤害,针对部分未成年被害人因被多次欺凌造成心理创伤不愿接受询问的情况,该院联合公安机关走访了案涉7所学校,在“专业心理咨询师+班主任”疏导、法定代理人全程在场的情况下,开展“一站式”询问,高效完成了案涉未成年被害人、证人共计82名在校学生的笔录制作工作。

调查中,涵江区检察院进一步发现,55名被侵害未成年人中,有13名是侨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长年在国外,由祖父母隔代抚养,即使被犯罪团伙成员暴力威胁,也不敢告诉亲人,身心遭受了较大伤害,学习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本案受伤害较为严重的两名被害人都是侨留守儿童。对此,我们联合区侨联向被害人父母送达督促监护令,要求其履行好监护职责。对于被害人父母暂时无法回国的情况,我们聘请了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师,通过远程视频连线方式进行两周一次的家庭教育指导,并委托专业心理咨询师开展心理疏导,帮助修复心理创伤。”肖剑兰告诉记者。

此外,在上级检察机关指导下,涵江区检察院从个案出发,延伸检察履职触角,联合区侨联、区侨办对辖区内涉侨留守未成年人家庭情况开展专题调研,向9所学校、5个社区发放问卷2561份。调查问卷结果显示,87%以上的涉侨留守未成年人不同程度地存在亲情缺失问题;10%以上的涉侨留守未成年人受到过欺凌。

据悉,在全面了解涉侨留守未成年人生活现状及心理状况的基础上,该院依法向有关单位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行职责,查清涉侨留守未成年人数量并加强对此类群体的关爱和帮助。同时,该院联合区民政、侨联、侨办等部门制定《关于建立侨乡留守儿童权益保护协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对加强线索移送反馈、被害人救助、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为侨乡留守儿童提供立体保护。

“孩子是父母最大的牵挂。华侨海外创业不易,关爱侨留守儿童,我们能多做一点就多做一点。”涵江区侨联副主席关雪云说,接下来,将进一步加强与检察机关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共同关爱保护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不论树的影子有多长,根永远扎在土里。不论华侨走得有多远,祖国永远惦念他们。

2024年12月,最高人民检察院与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涉侨检察工作的意见》明确,检察机关和侨联组织要普遍建立健全检侨联席会议制度,探索构建检侨信息共享、交流合作、联合调研、同堂培训等工作机制。

近年来,多地检察机关已与同级侨联联合发文,就依法履行检察职能、维护侨胞合法权益作出规范。例如,福建省检察院与省侨联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涉侨检察工作依法保护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合法权益的意见》,浙江省检察院与省侨联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涉侨检察依法保护侨胞合法权益工作机制的意见》等。

征程万里风正劲,百尺竿头更向前。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检察机关正以实干之姿,不断加强新时代涉侨检察工作。我们亦坚信,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涉侨检察工作必将更有作为。

作者:孙风娟 张仁平 高燕艳 闫琦琦 林婉怡

来源:《检察日报》2025年2月12日第9版

责编:贺华锋 李琪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