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25年一开年,欧洲的后院就着了把火,甚至还烧得有点让人尴尬。

德国媒体《南德意志报》爆了个猛料,俄军足足六架次无人机大摇大摆地闯进了德国境内。

更绝的是直接就飞到了北约的军事基地里,还是爱国者防空导弹的眼皮子底下,这事儿一出,真是让人跌破眼镜,北约这欧洲堡垒,难道真防不住了?



零封西方颜面扫地

北约作为西方世界最强大的军事联盟,号称钢铁洪流,结果自家后院被人家无人机随便进出,如入无人之境。

更离谱的是,这6架俄军无人机,是来监控乌克兰导弹兵的,这简直是在北约的鼻子底下搞事情,撕开北约防御的巨大缺口。

北约也不是吃素的,发现有不明飞行物入侵,立刻启动反制,先是祭出了HP-47型电子战干扰器。



这个东西号称能干扰无人机,让它迷路或者直接迫降,听着挺唬人,结果俄军无人机根本不搭理它,然后北约又拿出了RADIS无人机探测系统,想靠这个千里眼找到无人机,结果还是没用。

被逼急了的北约连反无人机系统都搬出来了,这种系统是特种部队用的秘密武器,结果依旧无效。



就这样六次对抗下来,北约使出了浑身解数,又是干扰又是反制,结果一架俄军无人机都没打下来,更别提找到无人机操作员的位置。

实话实说,俄乌战场真成了俄罗斯练兵场,无人机和电子战能力都得到了实战升级,现在好了,直接把新技术拿到北约家门口秀肌肉,这招确实真够狠。



欧洲防空空有其表

看得出来北约的防空能力,尤其是在应对无人机这种新威胁方面,确实存在明显短板。

这话听着刺耳,但细想之下,也在情理之中,欧洲这些年,总体上算是太平日子过久了,许多国家几十年没经历过大规模战争的洗礼。

军队的训练和建设,更多的是“和平时期模式”,真刀真枪的实战经验,和那些常年在战火中摸爬滚打的军队相比,差距显而易见。



俄罗斯军队在俄乌冲突中的表现,虽然也暴露了不少问题,但其在电子战、无人机应用等方面的进步,却是不争的事实。

这次俄罗斯无人机“长驱直入”德国领空,甚至“戏耍”了北约的“爱国者”防空系统,等于是直接“打脸”了北约防空体系中最强的一环。

德国作为欧洲军事实力相对较强的国家,尚且如此狼狈,其他北约成员国的防空能力,就更让人不敢高估。



难怪有人评论说,北约这次输得“颜面扫地”,显然不是危言耸听,更让人担忧的是,这次事件还仅仅是无人机侦察。

如果真的爆发大规模冲突,北约地面部队要面对的,是俄罗斯各种先进空中打击武器的“狂轰滥炸”。

从“柳叶刀”巡飞弹到各种型号的攻击无人机,甚至是经过改装的自杀式无人机,北约有没有足够的反制手段,实在让人怀疑。



法国总统马克龙虽然多次高调宣称“不排除出兵乌克兰”,但在法国国内,对于法国军队的实际战备水平,却存在不少质疑。

马克龙自己也承认,法国陆军现役的“勒克莱尔”主战坦克数量仅有222辆,按照现代战争的标准,甚至不足以装备一个完整的装甲师。

而在无人机作战能力方面,法军更是明显的“短板”,法国外籍兵团在非洲萨赫勒地区的反恐行动中,长期过度依赖美军的无人机提供侦察和打击支援。



自身缺乏独立的无人机作战能力,被一些军事评论员戏称为“戴贝雷帽的技术乞丐”,这种依赖“外援”的情况,在欧洲军队中并不是个例。

许多欧洲国家长期依赖美国的军事保护,自身国防投入不足,军队建设存在明显的“空心化”现象。

除了法国,其他一些欧洲国家的军备情况也不容乐观,比如德国联邦国防军长期面临装备老化、妥善率低的问题。



2022年德国媒体曾披露,德国陆军的“美洲狮”步兵战车在一次演习中全部出现故障,无法继续使用,引发了舆论哗然。

这暴露出的,不仅仅是装备本身的问题,更是整个后勤保障体系的缺陷。

面对无人机等新军事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日益复杂的安全环境,欧洲国家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国防战略,未来恐怕要面临更大的安全问题。



无人机战空战转向

俄乌冲突真是无人机战争的教科书式案例,以前大家觉得战斗机、轰炸机这类有人驾驶的大型重武器战斗机才是空战主角。

现在看看俄乌战场,无人机才是空中霸主,侦察、监视、远程打击、近程支援,什么都能干,有人机干不了的活儿,无人机都能顶上。

等到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新材料技术一发展,未来无人机肯定更厉害,自主化、智能化作战,指日可待。



俄乌战场上,小型、廉价的商用无人机井喷式发展,催生了一个叫作濒空空域的新概念,指的是从地表到距离地表3500米以下的空域。

而再往上的空域,才是战斗机争夺制空权的地方,传统空战理论认为,谁控制了中高空,谁就控制了全部空域。

但现在看,活跃在濒空空域的小型无人机、便携式导弹、巡飞弹,对3500米以下的空域构成了严重威胁。



就算战斗机费九牛二虎之力夺取了中高空制空权,下面的空域抢不下来,战争照样难办。

当初乌克兰在冲突爆发前的情报帮助下,成功转移了防空系统,让俄罗斯空天军未能迅速夺取制空权。

由于双方空军实力悬殊,乌克兰主要依靠机动式防空系统和北约提供的便携式导弹进行“不对称作战”。



俄军战斗机遭受重大损失,限制了其空中打击行动,最终俄乌双方均未能取得完全的空中优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无人机还是能崭露头角,乌克兰最初使用的TB-2无人机,在土耳其电子战和北约情报支持下,取得了一系列战果。

包括摧毁俄军防空系统,甚至协助击沉了“莫斯科”号巡洋舰等等。



俄乌战场上的真实情况告诉我们,就算没有空中优势,也能靠无人机让对方在空中没法自由行动。

未来战争里抱着传统的空中优势不放,可能不是个好办法,俄乌战争既有以前战争的影子,也有新的军事思想在里面。

我们研究俄乌战争,就是为了提前做好准备,应对未来的军事难题。



结语

俄罗斯无人机零封北约,德国后院失火,这事儿看着热闹,背后的门道却很深。

在全球无人机技术狂飙突进的背景下,各国都得重新洗牌,审视传统空战理论,调整军事战略,加速技术发展,才能在未来军事竞争中不掉队。

濒空空域概念或许会成为未来陆军和防空部队建设的风向标,无人机技术和战术的持续进化,必会重塑未来战争的模样。

信源
中国航空报 2015-02-12 从俄乌冲突看未来空战的演变趋势
参考消息2025-02-10德国“爱国者”驻地频现神秘无人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