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观新闻报道,据新华社报道,在切断与俄罗斯及白俄罗斯的共同电网系统后,波罗的海三国日前成功接入欧洲电网系统。对此,欧洲各国表示这让三国摆脱了对俄白两国的能源依赖,但业界指出此举充满“政治动机”,并对三国电力系统可靠性、区域电价或产生负面效应。三国此举,不仅是为“减少俄罗斯经济收入”,更重要的是:对俄罗斯而言,本轮“断网”使得俄“飞地”加里宁格勒同俄主电网隔绝,只能依靠自身电力系统运转。

波罗的海三国出于某种政治动机,切断与俄白两国的电网系统,这就意味着他们今后将不得不依赖欧洲电网的供电。由此而产生的结果,不只是上述三国今后对欧洲的依赖度将进一步严重化,更重要的是,欧洲目前能源价格已飙升至两年多来的最高点,这就意味着电力价格也会水涨船高。这对三国的经济、产业和民生所带来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当然,对于欧洲国家而言,宁愿自残也要对付俄罗斯,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三国做出上述这种堪称愚蠢的做法,也就不值得外界大惊小怪了。因为在这些政客的心目中,就没有比遏制俄罗斯更加优先的事项了,即便此举会给自身经济和民生带来更多负面影响,他们也可以将此宣扬成“为捍卫民主价值观做出的牺牲”,让老百姓接受这种可悲的现实。当然,三国付出如此巨大的经济代价,此举的目的可能就是企图通过对加里宁格勒地区断电,引发内部混乱,为北约拔掉这个俄罗斯放在欧洲腹地的“眼中钉”创造机会。

不过,波罗的海三国如果是为此做出牺牲的话,那么只能说他们的这种牺牲是毫无意义的。原因很简单,俄罗斯早就想到这一点了。去年底,在三国扬言要切断与俄白两国电网系统时,俄罗斯波罗的海舰队为此在加里宁格勒附近海域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以确保其电网可在“断网”后正常运转。

另外,在三国对加里宁格勒断电之际,据《参考消息》报道,俄方日前发布了一则令北约领导层感到不安的消息:“伊斯坎德尔”战役战术导弹系统的最新改型,即“伊斯坎德尔”-1000即将量产。按照西方媒体的说法就是:这是一种准中程弹道导弹。

俄军最新的“伊斯坎德尔”-1000即将量产,为何会让欧洲坐卧不安呢?据俄媒披露,同原型导弹相比,“伊斯坎德尔”-1000的固体推进剂增加了10%至15%,从而延长了发动机运行时间,能够使飞行距离增加了500至800公里,更重要的是,经过改进后,这款导弹的飞行速度可与“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相媲美,达到每秒3100米。而这种具有高超音速特性的导弹,将用于打击中欧、西欧和波罗的海的目标。更重要的是,加里宁格勒州很可能被选为优先部署地点。



要知道,俄军早期型号的“伊斯坎德尔”导弹,西方防空系统至今还未能找到有效的应对方式。对此,有俄媒称,随着“伊斯坎德尔”-1000投入使用,将让北约为应对传统“伊斯坎德尔”导弹威胁所做的一切工作付诸东流,令其为确保欧洲安全付出的努力归零。显然,如果俄军将这款最新的高超音速导弹部署在加里宁格勒,哪个北约国家还敢对其有觊觎之心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