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届印度航展如期举行,仿佛是为了在规格上向中国看齐,印方在这次航展上也凑齐了足足三款第五代战斗机,分别是F-35、苏-57,以及印度国产五代机的全尺寸模型。
从该模型上看,印度对于国产五代机“寄予厚望”,不仅有歼-20同款无附面层隔道超音速进气道,还有歼-35和F-35都没有的侧弹仓,彰显了印度空军赶超中美俄的勃勃野心。
图为印度五代机模型
不难看出,印方为了在未来可能的冲突中占据上风,对隐身性能、超音速巡航能力以及高度信息化作战平台的五代机有着强烈的需求。
尤其是随着邻国不断更新换代其战机,印度显然不愿意在这场军备竞赛中掉队,通过发展自己的五代机项目,不仅能在军力对比上扳回一城,还能在全球安全事务中让自己的声音更响亮一点。
自主研制先进战机不仅是印度国防现代化的需求,更是技术独立性的体现,成功研制五代机,将使印度跻身于全球少数几个能够设计和生产最先进战斗机的国家之列,这不仅是一种国力的展示,更是印度对自身科技实力的一次自信宣言。
但从模型到实际落地,在五代机研发这条路上,印度可以说只迈出了第一步,后续还需要跨越隐身材料、雷达吸波涂料、推力矢量发动机等多个技术障碍。
苏-57抵达印度
现阶段,印度在这些领域的经验还比较稚嫩,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资源进行攻关,在大规模量产高性能战斗机的能力上,印度更是捉襟见肘,即便设计方案一切顺利,能否顺利进入生产和测试阶段也是未知数。
由于自身产业链的不完善,印度不可避免地需要寻求国际合作,这意味着进口关键组件或者技术支持,这样必然会增加项目成本,拖延时间,总之想要把五代机变为实实在在的战斗力,印度面临的考验一点也不少。
更现实的情况,是印度在四代机的技术积累上还未完全“毕业”,在这样的情况下直接上马五代机项目,不仅加大了研发跨度,也使得风险陡然增大。
漫无目的地追求高端武器装备而忽视基础建设和人才培养,可能导致时间和资源被消耗在低效甚至失败的项目上。
F-35和苏-57同框合影
这也反映出了印度空军在规划时的“老毛病”,过于偏重短期目标,忽视了长远的发展规划,导致一些重要项目推进速度缓慢,或是干脆停滞不前,军方和政府之间协调不够顺畅,使得项目启动后难以快速推进,影响整体进度。
总的来说,尽管印度在展示五代机模型的举动,表现出了加入“五代机俱乐部”的强烈愿望,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从模型到真正实现战斗力,印度空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