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民政局2024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该年全国结婚登记数为610.6万对,而离婚登记数高达262.1万对。
与上一年相比,结婚登记数量有所减少;而离婚登记增加了2.8万对,同比上升1.08%。
可以看出,在当代社会离婚的情况比以前更加普遍了,尤其是80后,成为了当今离婚的主力军。
一些人甚至开始质疑:婚姻制度是否真的会走向消亡?今天,我们就从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角度,来深入探讨这一复杂而现实的问题。
一、婚姻观念的转变
面对如今更高的离婚率,有人会疑惑:为什么以前就没有那么多人离婚呢?
对此,有人分享了这样的观点:“在记忆中,我父母经常一言不合就吵架,有时候说急了,父亲甚至还想动手打人……简直是我的童年阴影。但他们虽然天天看不惯对方,但总是不分开,说年龄不小了,凑合凑合过得了。”
的确,以前的婚姻里好像背了好多包袱,大家结婚主要是想“建个家,稳事业”,有时候也是为了迎合社会和家里的期望。
但现在,社会进步了,大家的想法也变了。现在人对婚姻的期待越来越高,不再满足于“凑合过日子”,而是追求真正的爱情、平等和尊重。
从心理学角度看,这种观念的转变反映了人们对“自我价值”的重视。
如今的人更加注重自己内心的情感体验和需求,不愿意在一段不满意的婚姻关系中委屈自己,如果相处下来,觉得真的不合适,就果断离开迎接新的生活。
这种观念的转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离婚率的上升,但也促使人们更加谨慎地对待婚姻,追求真正的幸福。
二、经济独立,不依赖对方
小林是一位80后女设计师,她有自己的事业,经济独立。
曾经的她,一毕业就结了婚,以为遇到了真爱,但是日子久了,她发现伴侣几乎从来不做家务,自己还常常面临对方父母的责备。
她说:“我拥有了一份热爱的事业,能够自给自足,为何要让婚姻成为束缚?单身的日子,我可以随心所欲地旅行,享受这份自由与独立。”
在过去,婚姻往往被视为女性的“归宿”,俗话说“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经济上的依赖让她们即便面临非常不满意的婚姻状态时也无法贸然脱身。
然而,随着女性教育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独立能力的增强,这样的传统观念也在逐渐受到挑战,婚姻对她们来说不再是唯一的保障。
“我年薪35万,为什么要忍受冷暴力?”32岁的李晴在离婚调解室的反问,让在场的所有人陷入沉默。
的确,当个体具备独立生存的财力、心理承受力和社会支持网络时,维持低质量婚姻的机会成本显著提高。
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当其生活中不止是婚姻,而且还有其他很多事物能够带来生活的保障和内心的满足时,自然不愿意把自己消耗在一段并不和谐的婚姻关系中。
三、婚姻中面临的挑战增多
快节奏的生活和巨大的压力给婚姻带来了诸多挑战。夫妻双方常常因为工作繁忙而无暇顾及彼此,导致沟通减少,感情逐渐疏远。
一对80后夫妻谈及离婚的原因表示:由于一方工作变动,调到了外地,导致两人聚少离多。
另一方面,双方的工作都繁忙,即便下班后,也累得不想再多交流。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之间的感情逐渐出现了问题。这种现象在现代社会中并不罕见,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让夫妻之间的关系变得脆弱。
同时,生活成本的增加和各种社会压力也不断挤压着婚姻的幸福感,
比如孩子的开销、生病等原因带来的意外开支、住房成本升高等也压力也容易成为夫妻俩吵架的导火索。
此外,一些人情绪管理能力不足,导频繁争吵、家庭暴力等现象发生,进一步加剧了婚姻的不稳定,
使得许多夫妻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感到力不从心,甚至选择结束婚姻。
虽然有些现实问题是难以一下子改善的,但我们在面临这些问题的时候,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让双方共同面对难关,而不是互相抱怨。
可以参考以下建议:
(1)遇事需要多沟通。
沟通是婚姻关系中最重要的环节,通过沟通,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的需求和压力,从而找到共同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的人一遇到事情就喜欢生闷气,让对方来猜自己的心思,这样是不利于问题解决的。
有心理学者提议,在婚姻生活中,可以尝试定期安排专属的“夫妻沟通时间”,哪怕只是每周一次的晚餐或散步,也能为彼此提供一个倾诉和倾听的空间。
(2)学会合理分配家务、育儿等责任。
如今社会的双职工家庭越来越多,因此夫妻双方都不可以认为家务、带孩子是对方要做的,
而需要共同分担这些家庭事务,避免一方过度劳累而产生不满,最终在各种负面情绪的累积下让婚姻走向终结。
(3)培养共同的爱好。
无论是运动、旅行还是学习新技能,共同参与的活动能够为夫妻提供更多的互动机会,增强情感联系。
(4)学会寻求外部支持。
当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不妨向亲朋好友寻求建议,或者寻求专业的婚姻咨询师的帮助。
专业的指导可以帮助夫妻更好地应对压力,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
那么,婚姻制度是否会走向消亡呢?答案是不会。婚姻制度并不会彻底消亡,但会走向多元化和自由化。
正如李银河说:“传统的一夫一妻制仍会存在,但婚姻制度会呈现一些多元化的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个人意识的觉醒,现代婚姻正逐渐向更加自由、平等和注重情感的方向转变。
在未来,婚姻不再是一种“绑定”的关系,而是基于个体自由选择的“情感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