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5年1月26日,全省法院院长会议召开。会议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最高法院和省委、省委政法委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总结2024年全省法院工作,部署2025年主要任务。会议强调,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做好法院工作意义重大。全省法院要准确把握面临的形势任务,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好最高法院“四个统筹”和省委政法委“六个更加注重”要求,以高质量司法服务高质量发展,以审判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

目标已明确,关键在落实。“江苏高院”微信公众号推出“信心为要 实干为先”专栏,各地法院聚焦专项工作、前瞻谋划布局,干字当头、迎难而上、脚踏实地,稳扎稳打地将2025年的美好愿景变为璀璨实景,为我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贡献司法力量。

扛牢海事专门审判职责使命

构建精品案例“选育编宣”全链条机制

宿迁市中级人民法院


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2025年,宿迁市中级人民法院将大力实施“精品案例工程”,用好“重点案件标识管理系统”、“宿法直播间”、“五个十佳”评选三大平台,构建精品案例“选育编宣”全链条机制,打造更高质量的“法治产品”。

聚焦“选”字,建立智能化识别机制。精准识别,确定庭长、副庭长或资深法官担任案例工作专员,强化对新类型案件、疑难复杂案件以及具有指导、参考、普法价值案件的识别和关注,建立全市法院精品案例培育库,确保重要案例素材不遗漏、不错过。及时标识,对立审执各阶段发现的具有法律适用和宣传价值的案例线索,在“重点案件标识管理系统”中分别标识绿色、蓝色符号,同时标记说明案件具体价值,为承办法官及后续跟踪管理提供指导。跟踪管理,建立由审信处、研究室、新闻处组成的精品案例培育工作专班,增设标识案件指导留言模块,便于承办法官、院庭长及职能部门及时了解情况,形成培育合力。

聚焦“育”字,建立精细化培育机制。确保质量,对纳入精品案例培育库的案件,由院庭长担任审判长或指定资深法官组成合议庭审理,通过“宿法直播间”开好庭,夯实案例培育基础。加强条线上下联动,确保案件认定事实清楚、裁判思路清晰、适用法律正确、裁判文书说理充分。合力打磨,由工作专班统筹协调各业务条线,将司法的专业判断和群众朴素的公平正义观紧密结合,对案件定性、文书制作、案例撰写、价值定位等方面进行专门指导、全程跟踪,确保案件质量与案例品质达到优质标准。培优提升,主动加强与上级法院的沟通联络,与高等院校法学院开展合作共建,邀请专家学者、资深法官等作为 “技术参谋”,为新类型、疑难复杂案件“问诊把脉”,并通过调研座谈等方式充分听取人大、政协以及政府职能部门的意见建议,确保案例在法律适用与价值导向上符合立法精神和社情民意。

聚焦“编”字,建立规范化报送机制。抓好案例筛选,根据最高法院征集指导性案例、入库案例、各审判领域典型案例工作安排以及“小案大道理时代新风尚”选材标准等,结合年度“十佳庭审”“十佳裁判文书”“十佳法律适用典型案例”“十佳优秀案例分析”“十佳弘扬法治精神典型案例”评选,加强组织发动、广泛征集素材、深化研讨交流,向上级法院报送高质量案例素材。抓好编写指导,建立精品案例“五级”编审机制,对案例素材由承办法官初拟、合议庭评议修改、部门负责人审核、工作专班润色、分管领导把关后向上级法院推荐。

聚焦“宣”字,建立系统化发布机制。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大力开展“宿法直播间”和 “千场庭审进基层”活动,选取辖区内多发易发、社会高度关注的典型案件公开审理并直播,广泛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业代表、群众代表、新闻媒体等旁听庭审,结合与市电视台举办的“有典说法”栏目,让“流动法庭”走进机关企业、村居校园、千家万户,使每一起案件都成为生动的普法教材,每一个办案过程都成为精彩的法治故事,每一场直播都成为鲜活的法治公开课。建强用好法院政务新媒体平台,通过直播、短视频、微电影等形式把典型案例转化为指尖上的“网红爆款”,让司法案例“飞入寻常百姓家”。

全力做好服务保障企业发展法院“答卷”

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是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让企业拥有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开发区人民法院履职尽责应有之义。全省法院院长会议强调,要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2025年,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坚持干字当头,自觉挺膺担当,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构建司法“全流程服务”“全要素保障”体系,不断提升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的司法贡献度。

聚焦企业服务之盼,在做优司法体验上协同发力。将保障行动落在关键,出台司法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十条措施,细化落实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十项举措,依法平等为开发区各类企业提供周到司法保障。将沟通机制建到实处,梳理近三年涉诉数量超10件的企业,深入剖析企业司法需求,搭建“法企议事厅”,完善法企联络服务热线,精准把脉企业涉诉“急难愁盼”。将创新举措融入大局,建立“园区+法律服务”模式,建立“主导产业链+司法服务链”双链融合机制,发送重点产业司法白皮书,助推企业、行业、产业稳健发展。

聚焦企业解纷之需,在做实定分止争上持续发力。前端重“治”,开展“法星光护企”法治服务,提供“一企一策”司法处方。完善“1+N+7”多元解纷机制,联合市仲裁委在园区设立仲裁点,深化“商事纠纷商人解”。中端重“审”,加强审判流程节点管控,全力提高审判效率;提升庭审实质化水平,力争90%的涉企案件一次庭审结案。后端重“执”,建立涉企案件执行团队,定期开展“亲清护企”专项执行行动,全力破解企业“回款难”。

聚焦企业发展之困,在做好拯救帮扶上精准发力。加大纠纷化解、诉讼调解、执行和解力度,依法为一时陷入困境的涉诉企业保留“再次出发”可能性。严格落实涉企执行负面清单,灵活运用“置换担保”等“活封活扣”措施,为企业拓宽“活路”。打造法润企业服务中心2.0版,高标准建设集危困企业“体检”、“问诊”、“诊断”、“救治”于一体的“司法医院”,让企业“破”中求“立”。深化府院联动,用好“涉执涉破资产池”机制,将含“金”量、含“绿”量高的企业及早通过重整实现重生。完善信用修复长效机制,帮助积极履行生效裁判文书义务的涉企业及时恢复信用。

积极探索“融合法庭”建设

镇江经济开发区人民法院


打造“融合法庭”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主动探索,也是人民法院法治赋能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全省法院院长会议指出,要强化“融合法庭”建设。2025年,镇江经济开发区人民法院在推进“融合法庭”建设中,探索人民法庭入驻矛调中心,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司法获得感。

全“融入”,实现资源互补整合。推进人民法庭与社会治理指挥中心深度融合,打造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定期与司法、公安、人社等8部门协同会商,建立矛盾纠纷预警双向通报机制,及时化解重大群体性纠纷。以服务高质量发展为导向,设立“企和调解室”,深化行业专业调解,快速有效化解涉企纠纷。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重点,与入驻中心的司法、工会、社保部门会商,建立劳动争议“商调裁诉”全链式工作模式,推进劳动争议化解“最多跑一地”。

强“作为”,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以“宜享”品牌为引领,严格依法公正审理好每一起案件,实现矛盾纠纷实质化解。深化“立审执一体化”办案模式,优化一站式诉讼服务,实现群众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完善“宜家和”诉调对接机制,促进家庭关系和谐,加强弱势群体的保护;完善派驻执行机制,“判后+执行”延伸释法,督促修复诚信和自觉履行。深化“三浚三易三宜”工作法,把释法说理贯穿审执工作的全过程,做到既解法结、也解心结。深化“金牌团队”联动模式,依托全国人大代表魏巧工作室、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周秀琴工作室,定期对调解工作进行研判。深化人民法庭“人大代表联络工作室”建设,发挥“代表履职、强化监督、汇聚民意、协同解纷”四位一体平台作用。

促“善治”,助力共建和谐社会。推进融合法庭运行,探索“巡回审判+以案说法”形式,将“融合法庭”开进村社区。利用法庭视频云服务中心,法官实时连线基层调解人员远程指导,培育“法律明白人”和“法治带头人”。发挥司法建议作用,将“进网入格”发现、“矛调中心”化解、“集成管理平台”汇集的信息,与法院信息交互,及时发出司法建议,强化跟踪问效。开展“法官进网格”,加大对典型案例、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宣传,营造重视前端化解、打造和谐社区的良好氛围。

来源:江苏高院“公众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