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叶(即棕榈树叶),在川北农村随处可见,常用于绑扫把、挂腊肉等。但到了广元市旺苍县肢体二级残疾人李忠慧的手中,这一片片棕叶却被赋予了全新的形态。

在刚过去的龙年里,它们是形态各异的龙;在新开启的蛇年里,它们则变成了菜花蛇、乌梢蛇、眼镜蛇……

棕编是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之一,主要以棕榈树叶树皮为原料,编制成各式工艺品。旺苍棕编是川北棕编技艺的重要发祥地和传承地之一,已有200余年的历史。防雨的蓑衣、劳动时的背垫,旺苍棕编一直与旺苍人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目前,旺苍棕编延伸至棕编恐龙、金鱼、玫瑰花等各类摆件和挂件,成为赠送亲朋好友的特色产品。

李忠慧,编出棕叶新生,创出精彩人生。


李忠慧用棕叶编工艺品。唐彪摄

直面创伤 勇于同疾病抗争

49岁的李忠慧出生于旺苍县高阳镇一个普通农村家庭。2002年前,她的人生平淡而温馨。上完初中,学理发再开理发店;结婚后,夫妻双双赴广东打工;怀孕后,回到老家…… 但让李忠慧没有想到的是,2002年刚生下儿子2个多月,她的人生突变。

“当时,我不知道什么是‘格林巴利综合征’,只感觉自己腿脚无力,接着是双腿肌肉萎缩……”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李忠慧经历了常人所不能抵抗的“创伤”。“病情严重时,我连端碗吃饭都非常困难,后来经过努力恢复,才能慢慢站立,最终还是落下了肢体二级残疾。”李忠慧回忆说,一开始,她很难接受这个结果,想过放弃,但一想起家人,便又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

2004年,李忠慧的病情基本稳定,坚强的她依靠助行器、支具、轮椅,实现生活自理的同时,还可以力所能及的做些家务。

李忠慧心知,为了给她治病,家人生活非常拮据。思来想去,她打起了棕叶的主意。“山里棕叶多,家人们备材料,我负责绑,再由他们拿去卖。”

说干就干,李忠慧开始向周围会绑棕扫把的人学习。很快,她便熟练掌握了这一技能。

果敢创业 靠勤劳双手致富

2006年,李忠慧的人生迎来又一次转折。经朋友引荐,她认识了广元一位会棕编手艺的牟老太太。

“学会了棕编手艺,我就能编出更多作品,也就能改善家里的经济条件。”当时,牟老太太住在广元东坝一小区的6楼。为了学习棕编手艺,李忠慧便在附近的宾馆住下。“由于没有电梯,自己腿脚不方便,我每天早上6点就起床,依靠助行器、长腿支具,一步步挪到牟老太太家中学习。”


李忠慧用棕叶编制艺术品。唐彪摄

功夫不负有心人。仅用3天,李忠慧便学会了3种难度较高的恐龙编制技艺。回到旺苍后,她购买了电脑,在网络上自学金鱼、蝴蝶、玫瑰、牡丹等动物和花草的棕编技艺。

一开始,知道李忠慧会棕编的人不多,她便将工艺品免费送人扩大影响。一传十,十传百,买家越来越多,李忠慧也萌生了创办专合社,带动周边群众一起从事棕编的想法。

之后,在市县残联等部门的帮助支持下,李忠慧将旺苍棕编成功申报为市级非遗保护项目,她自己也被列为旺苍棕编代表性传承人,还组建起旺苍县金兰工艺品厂,并在中国红军城开设门店,专门研发文化旅游纪念品……

旺苍县残联理事长陈保全介绍,现在李忠慧的门店除了销售自己的棕编,还设立了专门的区域,用于帮助马全模、龙玉兰等10多位残疾人,销售笋壳画、针织品、藤编等工艺品。

守正创新 悉心传承好非遗

端坐在工作台后,拿出准备好的一片棕叶,运用双编手法,随着李忠慧双手灵巧地翻动,20多分钟左右,一条长约10厘米的棕编蛇便逐渐成型。

“今年是蛇年,制作一些棕编蛇,祝愿大家能在新一年里好运如灵蛇般缠绕。”当李忠慧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后,也得到了广大游客的认可和青睐。大年初五开门以来,她便卖了近50条棕编蛇。

蛇年推出棕编蛇,仅是李忠慧悉心传承旺苍棕编的一个缩影。


李忠慧编制的“眼镜蛇”。唐彪摄

近年来,李忠慧坚持守正创新,不仅推出十二生肖在内的系列棕编,还立足旺苍县深厚的红色文化、茶文化等地域文化,研发出藤编、草编、麻编等上千个文化旅游纪念品。

如今,在倾力经营好工艺品店的同时,李忠慧还积极主动参与市县残联、文化旅游等部门组织的残疾人文化艺术展、非遗进校园、非遗进景区等活动,努力扩大着旺苍棕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力争早日将旺苍棕编创建为省级非遗保护项目。

“旺苍棕编改变了我的人生,成就了我的事业。”谈到未来的打算,李忠慧的眼中闪着光亮。她表示,作为传承人,今后将不辱使命和期望,悉心把旺苍棕编保护好、传承好,力所能及地帮助其他残疾人,带动他们一起创新创业。(唐彪)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