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谢志传

随着2026年县市长选举的临近,嘉义市的政治局势愈加复杂。在民进党和民众党已开始明确部署人选的情况下,蓝营却陷入了迟疑和焦虑之中。嘉义市长黄敏惠明年任期届满,然而接班人选至今没有明确表态,这让基层支持者的焦虑感愈发浓烈。国民党主席朱立伦的“态度不急”,更是加剧了这一不确定性的扩大。



民进党和民众党的动作迅速且明确,尤其是民众党民代张启楷和民进党民代王美惠都被看作是有力的人选,蓝营的领先优势面临被反转的风险。在这样的背景下,黄敏惠的沉默让党内的接班人选浮出水面,却依旧处于不确定状态。黄敏惠的支持者和基层人士无不对这一局面感到焦虑,担心如果不尽早确定接班人选,嘉义市的执政优势将会被民进党和民众党迎头赶上,甚至被翻转成“绿地”。

国民党的这种迟疑态度,直接反映出该党在选举策略上的战略失误。朱立伦明言2026年县市长人选要等到明年才定案,这种“慢热”的策略显然不符合当前激烈的选举竞争环境。而黄敏惠的“支持谁能延续市政规划”的表态,虽然看似是为了避免党内纷争,实际上却是加剧了对接班人选不明确的焦虑感。

民众党和民进党的选举运作已经进入实质阶段,而国民党却在“推迟表态”中游移不定,这种战略上的失误不仅可能导致蓝营的选举优势消失,还可能让国民党错失良机。如果不尽快明确接班人选,党内的分歧和焦虑只会越来越深,最终有可能影响到选举的胜负。

尽管国民党迟迟未能确定接班人选,但党内的竞争者却已经开始浮现。曾担任柯文哲选举嘉义竞总主委的心脏科医师翁寿良,在去年7月就公开表态参选嘉义市长,并通过媒体和看板大力争取曝光。翁寿良的表态,直接向外界传递了他的政治决心,也让其他有意参选的人开始“紧张”起来。



与此同时,党内的几位市议员也纷纷浮出水面,表示有意参选。市议员张秀华、郑光宏、黄思婷、陈家平等人都被媒体点名为潜在人选,然而其中最为积极的无疑是郑光宏。春节期间,他挂出了10多面贺年看板,显然在为自己争取更多曝光度。其他有意参选的人虽然也做出了一定的政治动作,但在接班问题上,大家似乎都陷入了“人人有机会,各个没把握”的尴尬境地。

这种“空中楼阁”的状态,直接导致了党内支持者的不安。蓝营的支持者担忧,如果党内不能尽快确定人选,嘉义市的执政优势将会被反转,蓝天变绿地的局面将不可避免。这种不安情绪,可能会影响到未来的选举动员和支持率。

对于蓝营来说,这场接班之争无疑是一次战略上的挑战。黄敏惠的沉默以及朱立伦的“慢热”策略,导致了党内的多个潜在候选人纷纷表态,争取党内的支持。然而,这种情况却让蓝营陷入了“人人有机会,各个没把握”的尴尬境地。每个人都在等待着“最后的指令”,但又不确定自己是否能成为那个幸运儿。

与此同时,基层人士的焦虑情绪也在不断升温。对于蓝营来说,明确的接班人选不仅关乎选举的成败,也关系到党内团结和稳定。如果不尽快明确人选,党内的分歧和焦虑只会加剧,最终可能影响选举结果。



这场接班之争,实际上是一场“选民信任”之争。在民进党和民众党已经有明确人选的情况下,蓝营如果不能尽快明确接班人选,无疑会给选民留下不稳定、不成熟的印象。选民的信任,是赢得选举的关键,而这种不明确的接班状态,显然让蓝营在这方面失去了先机。

面对这场接班之争,蓝营必须尽快明确人选,避免党内焦虑情绪的蔓延。虽然党内有多个有意参选的人选,但黄敏惠的表态和朱立伦的态度已经表明,这场接班之争不会通过党内的“激烈竞争”来解决。国民党需要的是一个能够统一党内力量、延续市政规划的人选,而不是一个“个个都有机会”的状态。

蓝营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一问题,将面临两大风险。一方面,民进党和民众党的“收割”会让蓝营失去原有的选举优势;另一方面,党内的内部分裂将会直接影响选举动员,最终让蓝营错失选举机会。为了避免这些不确定因素的出现,蓝营需要尽快找到合适的接班人选,并确保党内的团结与稳定。

嘉义市长接班之争,虽然看似是一场选举竞争,实则是蓝营未来发展和选举策略的重大考验。面对民进党和民众党的挑战,蓝营必须尽快明确接班人选,确保党内团结和选民信任。只有如此,才能确保蓝营在2026年县市长选举中继续占据优势,避免嘉义市变成“绿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