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先辈的元宵节

胡遵远

2025年2月12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佳节。在峥嵘岁月里,元宵节这一传统节日不仅是阖家团圆的象征,更是革命前辈们坚守初心、拥政爱民的重要时刻。他们虽肩负着人民解放、民族独立的重任,但在这特殊的节日里,也留下了许多温暖而感人的故事。

毛泽东:曾经度过多个别样的元宵节

1932年元宵节,毛泽东在瑞金城郊东华山养病。元宵节当天,他应邀带着警卫战士来到山下的黄家山村,和群众一起观灯、看戏、过元宵节。村中祠堂里摆了10来桌,桌上的元宵、米馃、花生、甜酒摆得满满的。听说毛泽东来了,全村男女老少差不多到齐了。这个提米酒,那个抓花生,争先恐后地请毛泽东尝尝他们翻身做主人后的劳动果实。毛泽东微笑着和大家打招呼,时不时地吃吃这家的米馃,尝尝那家的花生。老表们见毛泽东这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都非常激动。

听见乡亲们夸赞共产党、苏维埃和红军给大伙带来的好处,毛泽东回应道:“共产党员、革命干部、红军战士要时时记着人民群众,要像和尚念经一样念着人民群众。”在当时非常艰难的环境中,毛泽东始终顾全大局、心系群众,表现出十分坚定的革命意志。

1936年元宵节,毛泽东从陕西榆林清涧县袁家沟出发,冒着大雪登上高家坬,观察黄河两岸地形,为渡河东征做准备。高家坬处于群山之上,极目远眺,千山万壑,白雪皑皑。毛泽东诗兴大发,回到袁家沟后,立即在白育才家窑洞的小炕桌上,挥毫写下千古绝唱《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沁园春·雪》手稿

元宵节后,肩负东征使命的“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成立,彭德怀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总政治委员。2月20日,毛泽东率师东渡黄河。在2个多月的时间里,征战山西50余县,补充新兵8000人,获得大批物资,极大地改善了红军的补给状况,有力提高了战斗力,有效扩大了根据地。正如毛泽东所总结的:“这次东征,打了胜仗,唤起了人民,扩大了红军,筹备了财物。”可以说,红军东征奏响了我们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的战斗序曲。

1943年是党中央进驻陕北的第8个年头。在全国军民的顽强抗击下,侵略者的败势初显,战略反攻指日可待。同时,大生产运动的开展,打破了敌人对陕北的封锁,改善了百姓的生活。在一派红红火火的气氛中,延安军民又一次迎接新春佳节。有人得知毛泽东50岁了,便提出给他“做生”祝寿。毛泽东坚决不同意,并转而提议:邀请枣园年过60岁的老人来做客,为他们集体祝寿。

当年的元宵节,毛泽东等领导同志在中央机关的餐厅为枣园24位60岁以上的老人举行“祝寿宴”。毛泽东亲自迎接老人们,并与他们亲切交谈,询问生产生活情况。他还亲自给老人们敬酒,祝愿他们延年益寿、老当益壮。老人们感动地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泽东笑着回答:尊老敬贤,应当应当!饭后,毛泽东送给每位老人一条毛巾、一块肥皂作为贺寿礼物,并请大家观看了电影《列宁在十月》。

朱德:和军民一起过元宵节

1940年2月22日,是中国传统的元宵佳节,太行根据地的武乡县洋溢着一片欢乐的气氛。八路军总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进驻武乡后,军队和老百姓亲同手足,八路军在打鬼子、保卫根据地的间隙,帮助百姓挑水、扫院、修房子,老百姓为八路军筹粮筹款、洗衣缝补。

在元宵佳节来临之际,应广大群众请求,武乡县抗日政府在离八路军总部驻地不远的韩壁村,组织举办规模盛大的军民联欢会,韩壁、石门、上北漳、大陌、蟠龙、下合、东堡、西堡、史家嘴、陌峪、义安等10余村的剧团、文社火、武社火、八音会、小花戏等都来到韩壁村进行文艺汇演。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也调集鲁艺文工团、太行山剧团、火星剧团、先锋剧团、战旗剧团以及太行三专署的海燕剧团等,排练了丰富多彩的节目前来助兴演出。八路军总部领导、驻地八路军战士、名扬游击队都受到邀请,县工救会、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和附近各村的民兵,以及临近百姓上万人参加。

就在联欢会开始之时,几匹大马来到会场,只见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司令、杨尚昆主任、傅钟主任、陆定一副主任等领导同志都来了,场上立刻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在广大军民的热烈欢迎中,朱德总司令开始讲话,他说:华北广大的抗日根据地已经建立起来,这奠定了华北抗战胜利的基础。但是敌人对我们的根据地恨之入骨,他们要想尽一切办法破坏我们、打击我们,但是我们有英雄的八路军、游击队,有广大的人民群众,我们有这样一支优秀的队伍。我们的武装不仅不会被敌人消灭,而且会日趋坚强。



朱德在太行山

朱德说:武乡民众为八路军捐献粮食、银元、布匹、军鞋、柴火以及各种物资无数,踊跃参军、参战、支前,武乡小米养活了我驻军部队,感谢父老乡亲爱国、爱军的实际行动。他说,要特别表彰的是武乡游击队,在以往多次战斗中,配合主力部队,粉碎了日军“九路”围攻,开展了游击战争,把一批又一批的游击队员补充到主力部队。前几天武乡游击队与八路军紧密配合,打了一个漂亮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战绩。

接着,朱德打开了一面绣着“太行名扬游击队”的旌旗,授予了名扬游击队。他号召广大军民向名扬同志学习,学习他一心为了抗战的无私奉献精神,学习他冲锋在前、退却在后的勇敢作战精神。这时,全场军民立即高喊:向名扬同志学习!向名扬同志致敬!

这次活动一共进行了3天,广大军民热热闹闹地度过了传统的元宵佳节,活跃了根据地的文化生活,坚定了抗日军民的战斗意志,对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和鼓励群众重建家园、坚持抗战,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邓子恢:“马上让管理员将猪肉退回饭馆去!”



邓子恢

1933年初,苏维埃中央政府财政部部长邓子恢来到瑞金县城,帮助县苏维埃开展合作社运动,住在县消费合作总社。

为了照顾他,县苏维埃政府特意关照县总社,给邓子恢安排了一个单间,每天按1角钱的伙食标准,但邓子恢执意拒绝了,他坚持和县总社的工作人员一起睡在楼板上,每天与职工一样吃5分钱标准的伙食,从不搞特殊化。

元宵节那天,县总社主任周宗源考虑邓子恢身体不好,就让管理员到附近的小饭馆买了两元钱的炒猪肉。开饭时,邓子恢发现自己桌上摆着猪肉,还有米饭,而其他人的桌上只有红薯稀饭和一点腌萝卜干,立即严肃地问周宗源。周宗源只得告知是派人上街买的。

“什么,上饭馆花钱买的?”邓子恢得知这是用公款专门为自己买的,甚为恼火。他严肃地批评了县总社主任,立刻吩咐:“马上让管理员将猪肉退回饭馆去!” 并将自己的那份米饭倒在红薯稀饭里,让大家一起吃。邓子恢盛了满满一碗稀饭,风趣地对大家说:“来,今天过元宵节,咱们痛快地吃个饱,这又甜又香的红薯,蒋介石想吃也吃不着!将来待革命胜利了,我请大家上南京大饭店吃西餐酒席。”一番话,说得大家都乐了,有的人被感动得流了泪。

在邓子恢的带动和影响下,瑞金县总社的干部工作人员都自觉地遵守财经纪律、节约开支,将节省下来的3000多元经费支援给了红军,被中央政府授予“模范县总社”的光荣称号。

粟裕:参加元宵节联欢灯会



粟裕

1935年5月下旬,粟裕率领红军挺进师所属300余人由浙江衢州龙游到达今属婺城的厚大、岭上、周坞、银坑和遂昌门阵一带开展游击战,打击了敌军、处决了伪乡长,并开仓放粮,救济贫民百姓,广大人民群众无不欢欣鼓舞,拥护自己的子弟兵。7月起,红军接着又进一步开展了“缴枪、扩红、杀敌”竞赛活动,在浙赣铁路两侧,破坏敌人的交通运输及通信联络。

红军半年多的对敌斗争使得国民党恼羞成怒,于是便纠集重兵大肆“围剿”粟裕红军游击队。在敌兵强势进攻下,红军遭受了不小的挫折,1936年6月,粟裕红军重返南山深处偏远地区,实施边恢复边游击的战略,在今婺城沙畈芝肚坑、银坑、周坞及遂昌门阵一带山乡建立秘密联络站,发动群众、扩展党组织,壮大革命队伍、增强革命力量。数百人的红军战士,分别在南山芝肚坑、银坑、周坞及遂昌门阵一带的山岭上、坞坑中搭茅棚盖草房,扎下宿营地。战士们白天在山上练兵,乘隙又就近帮助山民开山挖地种玉米。到了晚上就下山进村,开展群众工作,宣传革命,与人民百姓打成一片,还在迅速组建联络站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党组织。

此时的山乡,军民融洽、和睦相处,就像一家人。沙畈芝肚坑村地处白沙溪畔的一个山坑间,形似猪肚状,故名猪肚坑,雅称芝肚坑。

1937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有村民二、三百余人的芝肚坑村按常例举行元宵节灯会活动,由于粟裕红军的到来,双方实行军民大联欢。这一天傍晚,天空晴朗,皓月当空,村民们吃过夜饭,纷纷来到村前路旁的广场上,驻扎在山间茅棚的红军战士也整装列队下山来到芝肚坑村上,与村民同庆元宵迎灯晚会。

这一天,粟裕将军亲自到场,随同参加军民联欢的红军战士估摸共有30多人。红军战士除少部在周边山头路口站岗放哨作警戒以外,大部与村民共同参加庆元宵活动。据村民介绍,往年村上迎灯的桥灯规模一般是30来桥,今年元宵,由于有粟裕红军子弟兵参加,喜气大增,为此规模由往年30来桥板凳的短灯扩大至六七十桥的长灯。当天,肩扛桥灯的大都是村上的青壮年,其余老少和妇女们均在场边空地上驻足观看。晚上,附近邻村也有不少人前来观望。随着迎灯队伍的忽前忽后、时快时慢,呈现出有节奏地游动。观看龙灯的人群也随之此起彼伏、欢声雷动。几位红军战士跟着村民一起扛起了板凳龙,随着迎灯队伍时而前行,时而后退,军民数百人参与联欢,场面十分热烈。

迎灯活动持续了好一阵子,足足有1个多时辰,粟裕将军自始至终都没有离开过,一直站在观看龙灯的人群之中,与民同乐。

迎灯结束后,粟裕将军当即吩咐随同而来专事管理生活事务的同志拿出早已准备好的一袋子银元,给当夜参与迎龙灯的65名青壮年、每人发两块银元作为奖赏。

来源:党史镜报

作者:胡遵远(安徽省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安徽金寨干部学院原副院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