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
【译文】从大事难事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责任心;在逆境顺境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胸怀和气度。从他如何处理自己的喜怒哀乐,可以看出他个人涵养的深浅;从他同众人一起行动一起休息的时候,可以看出这个人见识的高低。
【感悟】喜怒最易使人心动而失去正确的判断力,喜不得意忘形,怒能明白事理,有涵养的人往往不易为喜怒所动。一般人容易随别人的行止,而和他们做出同样的事,但别人所做的事不一定是对的,真正有识见的人心中自有取舍,而不会盲目地追随。
2.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译文】天地万物忌讳茂盛到极点,事情忌讳完美无缺,个人生活忌讳十全十美。
【感悟】物极必反,盛极必衰,祸患隐藏在福分之中,灾难中也往往蕴藏着生机的萌芽。因此,有智慧的人,顺境中不会得意忘形,逆境中也不会丧失信心,常常保持谨慎谦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3.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洒脱是养心第一法。
【译文】谦恭退让是保护自身的最好方法,安静平和、从容不迫是处理事情的最好方法,有涵养能容忍别人是待人接物的最好方法,潇洒而脱俗是培养心性的最好方法。
【感悟】遇到大事难事时,有担当;遇到逆境顺境时,有襟度;遇到临斗临怒时,有涵养;遇到群行群止时,有识见。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
4.何以息谤?曰无辩。何以止怨?曰不争。
【译文】怎样才能平息别人的毁谤?即不去辩白;怎样才能消除别人的怨恨?即不去理睬。
【感悟】唐代著名诗僧寒山子问拾得大师曰:世间有人,打我、骂我,辱我、欺我,吓我、骗我,谤我、轻我,凌辱我、诽笑我,以及不堪我。如何处置乎?拾得对曰:只是忍他,教他、畏他、避他、让他、谦逊他、莫睬他、一味由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5.胆欲大,心欲小,智欲圆,行欲方。
【译文】胆要大,心要细,智慧要圆润,行为要方正。
【感悟】这是孙思邈对于良医的要求。其实,何止于医者,仅从为人的角度上来讲,恐怕要做一个有气度、有担当的人,也不悖此道。
6.能容小人,是大人;能培薄德,是厚德。
【译文】能容忍小人的人,是胸襟宽广的君子;能帮助品行差的人,是品德高尚之人。
【感悟】有人说成功有四要素:一是高人指点,二是贵人相助,三是小人监督,四是个人奋斗。高人指点,能帮助你找到方向;贵人相助,能助你克服困难;小人监督,能使你防微杜渐;个人奋斗,则是将你推向成功的内生动力。
7.提得起,放得下,算得到,做得完,看得破,撇得开。
【译文】做人要有器量,遇事能拿得起,放得下,才算得到。做事要做得完美,看事要一眼能看穿真相,麻烦事想撇即撇得开。
【感悟】有见识的人做事能提得起,放得下,算得到,做得到,看得破及撇得开。此大丈夫所为。
8.尽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
【译文】极力向前走的人,前边的路就会越来越窄;时不时向后看的人他的眼界就会更开阔。
【感悟】无论做学问、学做人,既要想着为了理想而努力,又要时刻提醒自己不一味追求眼前利益,及时回顾,眼界越放越宽广,心胸越放越博大。
9.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译文】静坐的时候应该想想自己有什么错误,闲谈时不要议论别人的毛病和过失。
【感悟】尽管,做人难,难做人,谁背后不说人,谁背后不被人说。但人活着,避免是非,此乃至高境界。当你听到他人在谈论人是人非时,你最好保持沉默或借故躲开。尽量避免背后议论别人的是是非非,尽量避免是非问题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10.无事时,戒一偷字;有事时,戒一乱字。
【译文】没事的时候注意戒除偷懒,有事的时候不能陷入忙乱。
【感悟】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循度日、安逸享乐不但消磨意志,使人养成懒惰的毛病,更会让人的能力智慧下降,心理承受力薄弱。防患于未然,常常保持警觉心,深思远虑,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日日这样充分准备,真正有事情发生的时候,就可以做到忙而不乱,条理清晰,井然有序。
◎本文转载自“儒风大家”,原文略有改动,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