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白天的喧闹,安静的晚上是我最喜欢的。我本身不爱动,也比较喜欢独处,晚上偶尔翻翻书,像是和这个喧闹的世界隔绝了一般,倒也别有几分乐趣。
今天偶然打开了一本宋诗,翻到了其中的一句:“月在浮云浅处明”。
这首诗最大的好处,在于它是一个动态的描写。用平面的文字来表达动态的图影,最能体现出诗人的写作水平。
这句诗就把月亮在浮云之处透出亮光的一瞬间完美表达了出来。雨过天晴,风也慢慢的停下了。但是乌云还没有完全散开。月亮正在努力的透过乌云绽放着自己的光芒。
诗人就是抓住了乌云消散未散的那一瞬间,写出了月亮将要钻出云层的动态。把半夜风雨过后的雨过天晴,独有的清新和宁静的气氛表达了出来。
不得不说,也只有诗人们对自然环境有如此的敏锐力,才把这一独特的景色描绘了出来。
夜晚是冷清的,夜晚是要安静的,夜晚是可以和自己的心灵对话的。那个透过乌云努力绽放光芒的月亮,又何尝不是自己真实的内心?
诗人是一个和尚,终日诵读佛经来修行自己,那不就是每天和自己的心灵对话吗?也只有如此,诗人也才能敏锐的观察到这样的景色,然后写了出来。
一千年过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也都不见了。但是天上的月亮永存。而篆刻在诗集当中的这一句句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诗句,却一直让后来人心生共鸣,感受到存在于其中的艺术魅力。
这首诗是一首宋代诗作,诗歌的题目是《江上秋夜》,作者是和尚道潜。
宋代有不少诗僧,他们凭借着自身的修行,又常驻山林之间,写出了很多精彩的作品。这一首写于江上秋夜的诗句,除了最后一句,其他三句也同样精彩:
雨暗苍江晚未晴,井梧翻叶动秋声。
楼头夜半风吹断,月在浮云浅处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