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秋芳和父亲见面的次数并不多,刘妈和丈夫两地分居,一年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后来有了张秋林,父亲回来的次数就更少了。
刘妈猜到了什么,她心情不好,家里气压很低。张秋芳不知道该怎么劝刘妈,可她又讨厌这样的生活,所以在情窦初开的年纪,她就比其他孩子成熟,她想早点搬出这个家,嫁人生子,拥有自己的生活。
那时候,何家丽还青春懵懂,没想过嫁人,但张秋芳已经喜欢上汤为民,有了关于未来的规划。只是汤为民和何家丽情投意合,她的一厢情愿缺少一个契机。而之后,父亲跳楼去世,这个机会便来了。
刘妈是接到别人的通知,才赶到巢湖的。那时候,丈夫已经跳楼了,刘妈处理好丈夫的后事,抱着骨灰回了淮南。虽然刘妈没说,但是关于父亲去世的经过还是传了回来。
张秋芳的父亲在外不仅有了相好,还有了孩子,后来他跳楼去世,刘妈才知道这一切。刘妈痛恨丈夫的无情,而丈夫做的丑事登不上台面,也导致张家的名声一落千丈。
刘妈和张秋芳一出门,就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张秋芳到了出嫁的年纪,她本想给女儿精挑细选,好好找个婆家,如今张家的名声坏了,找婆家也成了难题。
刘妈为这事犯愁时,张秋芳已经有了主意。而促成汤为民和张秋芳婚事的,是一场误会。
汤为民和何家丽的婚事被两家人反对,汤为民想与何家丽生米煮成熟饭,让两家人不得不认可他们,所以约何家丽晚上九点后在麦场见面。
结果张秋芳去找汤为民,误打误撞走到了麦垛旁。天很黑,汤为民没看清人,把张秋芳误认成了何家丽。
虽然没发生什么大事,但张秋芳觉得这事是个机会。张秋芳的父亲去世后,张家成了身边人茶余饭后的谈资。为了早点解决婚姻大事,张秋芳主动去找汤婆子说出了这件事,她名声被汤为民毁了,总要给个说法吧。
汤婆子便顺水推舟,找刘妈提亲。
其实,汤婆子对张秋芳印象还不错,觉得她温柔贤惠,是个好孩子。如果汤为民没有和何家丽在一起,汤婆子也未必真正看得上张秋芳这个儿媳妇,以她家的条件,完全可以找个门当户对的。
只是汤为民铁了心要娶何家丽,这件事身边的人虽然不说,但都心知肚明,想要为汤为民找个合适的对象,不容易。谁家姑娘愿意嫁给一个心里装着别人的人呢?
但是张秋芳愿意,她不在乎汤为民和何家丽的事情。汤婆子讨厌何家丽,一直想拆散她和汤为民,如今张秋芳有意汤为民,还这么大度不计前嫌,所以她对张秋芳是越看越顺眼。
其实汤婆子也知道,刘妈和何家交好,如果不是张秋芳的父亲出事,刘妈是断然不会同意这门婚事的。但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如今张家的处境变得艰难,对于汤婆子来说,此时娶张秋芳进门,刘妈不仅会松口,他们家也相当于卖给刘妈一个人情,落个不嫌贫爱富,不贬低他人的好名声。
婚后,汤婆子对张秋芳也不错,没有让她受过什么气。汤婆子自己也没有想到,她做了大半辈子的缺德事,唯一明智的事情,就是让张秋芳嫁给汤为民,当自己的儿媳妇。
汤为民一开始并不爱张秋芳,甚至为了逃避这段婚姻,去往皖南支援建设。谁知他在工作中出了意外导致截肢,是张秋芳不离不弃,一直守在汤为民身边。
她用爱和行动,慢慢感动了汤为民。她不仅对汤家尽心尽力,生活中也积极上进,参加高考并一举高中,考入了医学院。
汤婆子和大老汤去世后,也是她这个大嫂撑起这个家,照顾汤振民和汤幼民。汤振民和刘小玲结婚,是她帮忙置办的,之后两口子总是吵架,也是她在中间说和,多次给何家台阶下。
要不是她,何家也不会同意刘小玲嫁过去。
只是可惜,汤为民人到中年因为糖尿病去世,汤家的老二和老三结局也不好,张秋芳虽然工作稳定,感情上却孤孤单单,后半生一直在守寡。
不过,要是汤婆子认张秋芳这个儿媳,可能他们家连那几年短暂的温馨生活都没有。汤家口碑不好,汤婆子又难相处,换作别人,日子只会过得一地鸡毛。
不管是对汤为民,还是汤婆子和大老汤,张秋芳都尽到了自己作为妻子和儿媳的责任。虽然她和汤为民结婚的经过,多少有点不地道,但是从她的角度来看,也不算做错。何家丽和汤为民不可能在一起,与其纠缠不休,不如认清现实。她为自己争取爱情,错了吗?
虽然汤为民中年离世,但至少她嫁给了自己爱的人,也得到了汤为民的心,这一生,没有什么遗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