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记者:徐平
《老广的味道(第十季)》剧照资料图片
食之有味,大道若朴。正月初二起,由广东广播电视台摄制的美食人文纪录片《老广的味道(第十季)》在广东卫视及爱奇艺、优酷、腾讯、哔哩哔哩四大视频平台播出。 这部纪录片承袭岭南文化之根脉,以美食为切口,通过食物展示人与土地、人与社群、人与社会的三重递进关系,讲述百姓的生产生活智慧。
从第一季到第十季,《老广的味道》通过视听语言展示岭南地区“广府、客家、潮汕”三大民系文化,以及辐射东南亚、北美、东亚的华侨文化,通过“民以食为天”之主线,讲述农耕文明的辛勤劳作、家族乡土的血脉传承、大地丰赐的人间美味,使岭南故事在海内外互联网平台上形成情感共鸣的传播效应。
广东广播电视台广东卫视频道副总监,《老广的味道(第十季)》执行总监制、总撰稿王世军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说:“这部纪录片坚持人物故事的微观叙事,在每一集中5到6个人物故事的叙事结构里,强调劳动者的代表性、独特性、生活化、平民化,例如三代养蚝的渔民、回乡创业的大学生、坚守古法的酿酒师等等,通过跟拍他们的日常生活与关键抉择,以小见大呈现文化传承与创新。”
《老广的味道》文本创作坚持“不做道理说教,只做点睛一笔”的文风,坚持把食物作为文化载体,例如以“一碗潮汕白粥配杂咸”象征移民文化的简朴与包容,用“客家酿豆腐中空填肉”暗喻族群迁徙中的智慧妥协,通过食物哲学传递岭南文化的生存策略。王世军介绍,通过以上创作手法,《老广的味道(第十季)》得以突破传统美食纪录片的框架,将饮食作为切入点,勾连起地理、历史、族群、经济等深层结构,最终指向岭南文化中“在坚守中变革,在流动中扎根”的精神本质。“这种创作路径既能满足国际视野下的文化猎奇,又能唤起本土观众的情感共鸣,实现‘贴地气’与‘传能量’的双重诉求。”王世军说。
《老广的味道》以独特视角深入岭南美食腹地追根溯源,通过“食物—人—土地—文化”的叙事逻辑,将饮食升华为一种人文精神的载体。《老广的味道》工作室创始人、第一季至第十季总导演李伊平表示,全片从不偏离人这个主题,擅长以手艺人为载体,呈现代际传承与创新博弈。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离不开匠人日记式跟拍,例如为了拍摄马来西亚槟城汕头街的权记鸭粥粿汁的故事,导演组24小时跟拍,记录下祖孙三代人的劳动节奏和真情对白,以及对故土文化的深情依恋。更重要的是,纪录片让手艺人用方言讲述技艺口诀,同时配合镜头叙事,从而形成了观众可以感受、可以体验,并产生向往的情感传递。
“《老广的味道(第十季)》通过纪实精神、人文主义和视听媒介的融合,深刻展现了岭南饮食文化的魅力,而‘人才是岭南文化之美的核心’这一理念更是贯穿其中,成为连接美食与文化的关键纽带。”王世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