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广东妇女十四大·奋进的五年

五载奋进,全省妇女事业硕果盈枝;共赴盛会,以饱满的热情阔步向前。为迎接广东省妇女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召开,广东省妇女联合会推出“喜迎广东妇女十四大·奋进的五年”专栏,生动展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东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丰硕成果和妇联工作的成效,以及广东妇女拼搏进取、敢为人先的风采,团结引领全省妇女以“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笔善款,助力单亲特困母亲圆安居梦;一次援助,为重疾母亲带来生的希望;一个爱心家庭的结对,让留守儿童不再孤单;一次赋能培训,带动妇女姐妹创业致富……一颗慈善之心,汇聚万千合力。在爱的感召下,一个个慈善组织、爱心企业及个人竞相涌现,以凡人善举点亮守护妇女儿童的“慈善火炬”,“爱心相连,关爱妇幼”的社会风尚在广东已蔚然成风。


省妇女儿童基金会荣获5A等级

广东省妇女儿童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5A级公募基金会。多年来,在广东省妇联党组的有力指导下,基金会秉承“援助妇女,关爱儿童”的宗旨,多措并举整合社会资源、汇聚爱心力量,围绕广东妇女儿童民生实事,开展“粤美家园—家和·家美·家兴”公益项目。重点面向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困境妇女儿童,聚焦纾难解困、崇美广德、赋能发展、抗疫赈灾等方面,精心打造了“四援助”(援建单亲特困母亲安居房、援助疾病治疗、援助困境儿童、援助发展生产)、“爱心家庭+留守儿童”、关爱孤独症儿童家庭行动、“南粤爱心妈妈”等广东特色公益品牌,谱写了新时代南粤大爱新篇章。成立至今,共募得款物超3亿元,曾连续三年荣登福布斯“中国最透明的25家基金会”榜单,荣获“全国妇女创先争优先进集体”“中国妇女慈善奖”等称号。


擦亮公益“金招牌”

用心用情铸服务

基金会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聚焦广东妇女儿童民生实事,结合省妇联各部门及下属单位、各地市妇联工作,以“粤美家园”为核心,打造“粤家和”纾难解困、“粤家美”崇美广德、“粤家兴”赋能发展三个系列品牌项目。2024年12月20日,在广东省妇联、省委社工部、省高院、省检察院、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省民政厅、省卫健委、省妇儿工委办、省工商联、省红十字会等部门的指导下,联合省女企协、各地市妇联等50多家单位,举办“粤美家园”慈善汇——爱心妈妈温暖守护专场活动,以爱之名吹响“爱心妈妈”集结号。自2024年广东省爱心妈妈结对关爱留守困境儿童行动启动以来,已凝聚各方力量筹集善款3200多万元。


“粤美家园”慈善汇

本次慈善汇重点发布了“两小池”建设、童居焕新、大爱同行慈善基金、绿美广东·粤美家园巾帼林、馨康护五个项目并持续开展公开募捐。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爱心的汇聚,更是基金会各品牌项目的一次精彩亮相。从“粤家和”对困境妇女儿童的全力帮扶,到“粤家美”对文明风尚与生态环境的积极营造,再到“粤家兴”为女性发展铺就广阔道路,这些品牌项目,构建起了“粤美家园”丰富多彩且意义非凡的公益版图。


关爱如阳暖童心

大爱照亮前行路

年近九旬的中山大学老教授丘元禧,在病床上仍念念不忘山区困难学子。丘教授经常对家人说,自己得益于国家助学金才能完成学业,一定要尽己所能回馈社会,将爱心延续下去。从2007年开始,他每年都要坐地铁跨越半个广州到基金会捐款,走不动了就委托家人代捐,至今已捐款13.2万元,帮助264位困难学子学习、生活。每一份捐款都是爱心人士对孩子们无尽的爱,如同温暖的阳光,照亮了孩子们前行的道路。

为改善困境儿童生存环境,省妇联、基金会在我省实施援助困境儿童项目,以每人每年300-1000元的标准对18周岁以下的困境儿童进行资助,得到了社会各界慈善人士的大力支持。近年来,项目进一步从助学拓展至助教、助心愿,更多关注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至今已援助资金6500多万元,帮助困境儿童超过6.5万人次。基金会积极实施“春蕾计划——梦想未来”行动,通过开展“援助困境儿童”“爱心父母大联盟”“月安心呵护包”等儿童帮扶项目,援助女童超过2万人次。


给小朋友们派发六一儿童节礼物

2024年以来,省妇联在开展10余年的“爱心父母大联盟”活动基础上,进一步招募“南粤爱心妈妈”,广泛发动妇联执委、巾帼志愿者和“五老”、村居干部、街坊邻里等女性,与留守儿童、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结对关爱,通过“1+N+社工”模式精准帮扶留守困境儿童。基金会积极响应省妇联工作要求,用心用情为“南粤爱心妈妈”策划切合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需求的项目。携手爱心企业向乡村困境儿童捐赠了价值193万元的消暑饮品、成长钙片、爱心包等物资。向清远连南小学捐建30个洗手池,向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捐建100间“粤家美·成长书吧”,为困境儿童提供关爱服务和安全守护。这些充满爱意的举措如阳光,向困境儿童及家庭传递了无尽的关怀与温暖,默默守护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助力巾帼展新姿

携手并肩筑未来

2001年,省妇联针对援助单亲特困母亲家庭,开展“四援助”项目,解决其子女入学、就医看病、住房、生产生活等困难,其中的“援建单亲特困母亲安居房”项目,建房资金采取基金会援助一点、各级政府配套一点、单亲特困母亲自己筹集一点的办法。2022年起,在资金援助的基础上,基金会增加了厨卫建材等方面的援助项目,并在乡村推广卫生节能的生活理念,有效改善了安居房的环境。近5年,基金会按照援助现金1万元,援助建材至少1万元的标准,共援建单亲特困母亲安居房316套,帮助无房或居住在危房的单亲特困母亲圆安居梦。


湛江廉江市单亲特困母亲安居房

为有效降低农村地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风险,2014年以来,基金会联合广东省乡村发展基金会大力实施“农村母亲关爱工程”项目,对遭遇重大疾病的农村困境母亲进行资助。如今,项目受助范围已由最初的“两癌”扩大为妇女高发的6种重疾,近5年累计援助1268万元,帮助3272名困难重疾母亲渡过难关。


为身患重疾的困难母亲送上慰问金,鼓励其积极生活

罗定市罗镜镇五龙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负责人戴女士苦于资金压力,一直未能实现扩大经营场所的愿望。结对帮扶后,基金会及罗定市妇联及时了解到戴女士的创业现状,多次主动进行政策宣传、跟踪指导,帮助其解决资金难题。如今,该合作社承租的100多亩田地已发展成1000多亩的蔬菜水果种植地,合作社妇女成员也发展至如今的262人。


援助妇女发展生产

多年来,基金会通过“壹乐源女性创业基金”援助妇女发展生产、妇女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她力量”成长等项目方式,投入近500万元,帮扶5000余名妇女发展生产、传承非遗技艺,助力“百千万工程”,扎实促进共同富裕。


多方赋能家庭兴

共绘美好生活图

“a,o,e……”做完家务,59岁的冯大姐在房间里学起了拼音,提前预习起孙女新学期的功课。冯大姐是肇庆下蚌村土生土长的村民,儿子媳妇在外地打工,她独自带着孙女搬到镇上,成为一名“陪读奶奶”。在许多乡村,这样的“陪读老人”并不少见。她们不仅要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还肩负着教育孙辈的重任。隔代教育的压力常常让她们感到力不从心。偶然听到的省妇儿基金会的家庭教育公益宣讲,成为了冯大姐改变的契机,她开始跟着学习,逐渐适应了“陪读奶奶”这个新身份,面对孙辈的教育问题也不再心慌。


59岁的“陪读奶奶”与孙女一起做功课

突破传统物质帮扶的局限,基金会采用“妇工+社工+义工”的工作模式,通过小品、游戏、情景体验、布偶剧、云课堂等丰富多样的形式,为乡村留守儿童、家长送去爱党爱国感恩教育、“五防”安全教育、普法宣传、心理辅导、科普艺术等公益课程,不仅为孩子们传授知识,还帮助提升家长的教育能力,助力乡村教师丰富教学方式。截至2024年,共开展活动2600多场,惠及近18万人次,为乡村家庭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基金会在面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时,始终发挥积极作用。新冠疫情期间,为抗疫医务工作者及其家庭、困难家庭累计筹集抗疫款物4144.26万元,为众多家庭构筑起抗疫的坚实后盾。每当洪水、地震等灾害来袭,基金会立即启动应急机制,联系当地妇联了解受灾家庭需求,为受灾家庭和巾帼创业基地送去急需物资和救助金,帮助他们恢复生产、重建家园。近年来,在防汛救灾工作中援助款物1982万元。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关爱与担当,成为数以万计的受灾家庭可信赖的温暖依靠。


作为省妇联业务主管的5A级全省性基金会,基金会以担当践行初心使命、以品牌影响力汇聚爱心洪流,在南粤大地上,成为广大困境妇女儿童群体温馨的港湾,大大地提升妇女儿童及家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基金会将继续携手社会各界慈善爱心力量,共谱南粤妇女儿童慈善事业的交响曲,把党和政府的深切关怀送到每一个妇女儿童的心田,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贡献巾帼力量。

来源:省妇联宣传部、省妇女儿童基金会、新快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