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四川省水利厅获悉,近日,2024年省级幸福河湖名录正式公布,共16条河流(段)被评定为省级幸福河湖,其中包括锦江(成都市段)、桤木河(崇州市段)、江安河(温江区至武侯区段)。
2023年,四川省发布第4号总河长令,决定在全省开展幸福河湖建设,力争2025年建成一批先行先试的幸福河湖,到2035年全省规模以上河湖城镇建成区段总体建成“安澜、生态、宜居、智慧、文化、发展”的幸福河湖。2024年,成都三条河流为何能够入选其中?
锦江:
完成四次转型
水质优良率提升至100%
如今的锦江流域,水质优良率已由2016年的69%提升至100%,锦江黄龙溪国控断面水质从2016年的劣Ⅴ类提升至Ⅲ类及以上,截至2024年底,已连续50多个月保持在Ⅲ类及以上。至此,锦江已完成了从护城河、景观河、生态河到幸福河的第四次转型。
此外,通过修订《成都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制定出台《成都市河长制规定》,划定锦江干流管理保护范围,强化水域岸线管控和集约利用,建立河道3年轮作清淤机制,清除锦江流域城区段41公里河道淤泥19.4万立方米,并改造中心城区7座闸坝,构建涵盖国控、省控、市控、小流域断面的水质自动监测网络及锦江干流入河排口视频监控体系,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100座,安装入河排口视频监控1149套,实时监控锦江水质的变化。
如何体现幸福?生态价值转化是重要的依据之一。依托于锦江公园建设,都江堰至黄龙溪两岸220余公里锦江绿道贯通,串联沿线23个公园和12个景区,打造滨水慢行街和特色街区31条。同时,还营造了音乐广场、望平坊香香巷、花重锦官光影秀等经济消费场景,打造“夜游锦江”等城市魅力IP。
桤木河:
串联流域景观
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桤木河蜿蜒流淌,依次穿越怀远、元通、道明、崇庆、白头、隆兴六镇(街道),沿途汇聚了石马沟、四娘沟、血塘沟、长马沟等众多山溪细流,最终汇入大邑县境内的斜江。
该条河流串联起了崇州古镇金三角、竹艺村、天府慢城等多个风景如画的林盘景区。它时而依山傍水,时而穿林越路,沿途茂林修竹,尽显蜀地风情,共同绘就了一幅“青山绿水环抱林盘,名城古镇镶嵌田园”的川西乡村美景。
近年来,崇州市在推进幸福河湖建设中,秉持“政府引领、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整合多方涉农涉水资金,吸引社会资本注入。依托桤木河(崇州市段)的自然基底,结合大田景观,精心布局林盘景点,对河道及山溪沟进行全面整治,并提升绿道体系与景观品质。同时,对周边村道、乡道进行风貌改造,使其与自然环境和谐相融。
此外,崇州市还充分利用特色小镇、川西林盘、天府绿道、湿地公园等空间资源,推动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使之成为流域内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通过治水兴村、富民强基,桤木河已成为一条惠及百姓的幸福之河,为当地带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
江安河:
地表水水质优良
生态宜居的强大吸引力持续释放
针对河流治理,尽早行动更能够从根源处解决问题。自2017年起,温江区便将目光聚焦江安河的治理与保护,新建及整治江安河堤防近30km,清淤疏浚河道8.67km,新建沿河绿道12.83km,建设拦河闸7座,让水安全防线更加牢固。
同时,通过实施全域截污、建坝截流、提升河道环境的“两截一环境”举措,温江区推动江安河水质明显改善,常年稳定在地表水Ⅲ类以上。2021年至今,更是稳定达到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
水环境的不断改善,也让当地居民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有所提升。随着宜居水岸环境的优化和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江安河城区段常住人口较2014年增长125%,生态宜居的强大吸引力持续释放。
如今,“九曲江安·十里光华”的滨河空间和生态宜居水岸已融入市民生活日常,生态价值正逐步转化为人文价值、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花卉园艺“南店北厂”转型探索成功,既美化“南城”的城市环境,又链接“北林”的花卉园艺营销,开创了“绿道+新经济”和“绿道+新消费”的全新业态。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魏捷仪 图片 受访单位 责任编辑 何齐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