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告知速删

“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若天理不容,我便逆转这乾坤。”——电影《哪吒2》的热映再次引发了观众对自我认知、命运选择和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无论是电影中的角色塑造,还是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如何在复杂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立场?这是一个看似宏大却贴近每个人生活的命题。答案并不复杂,却常常被忽视,甚至被逃避。本文将结合热映影片《哪吒2》的情节与《思辨与立场: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批判性思维》一书的核心思想,系统梳理如何在标签与偏见的束缚中,通过批判性思维找到真正的自我。



一、标签与偏见

在《哪吒2》中,哪吒作为“魔丸”转世,天生被贴上“妖魔”的标签,即使他试图帮助村民,也常常被误解和排斥。这一偏见不仅来自外界,也深深影响了他的自我认知,一度陷入愤怒和自我怀疑。申公豹说“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动”,然而面对命运的束缚,哪吒拒绝接受“魔丸”注定为恶的命运,质疑了“天命不可违”的固有观念,喊出了“我命由我不由天”,选择用行动证明,命运并非不可改变,而是可以通过努力和选择重新定义。不信命、不认命,识别和质疑外界的标签,找出它们背后的偏见,重新定义自己。因为“你是谁,只有你自己说了算”!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被各种标签和偏见所束缚。这些标签可能来自社会、文化、家庭或个人经历,它们不仅影响我们的自我认知,还可能限制我们的行为和选择。以下是九种常见的偏见标签,看看你中了几个?

1.性别标签

表现:“男人应该坚强,女人应该温柔”

影响:这些标签限制了个人在职业、兴趣和性格表达上的自由,导致性别不平等和自我压抑。

2.年龄标签

表现:“年轻人没经验”“老年人跟不上潮流”

影响:这些标签可能导致年轻人被低估,老年人被边缘化,限制了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发展机会。

3.职业标签

表现:“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得去扫大街”

影响:这些标签可能导致职业歧视,使人们忽视某些职业的价值,甚至影响个人的职业选择。

4.外貌标签

表现:“胖就是懒”“丑人多作怪”

影响:这些标签可能导致外貌歧视,影响个人的自信心和社会机会。

5.学历标签

表现:“只有高学历的人才能成功”“低学历的人能力不足”。

影响:这些标签可能导致学历歧视,忽视了实践能力、创造力和个人努力的重要性。

6.地域标签

表现:“四川人都能吃辣”“大金链子小手表”

影响:这些标签可能导致地域歧视,忽视了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和个体的独特性。

7.性格标签

表现:“I人”“社恐”“不稳重”

影响:这些标签可能导致性格歧视,限制了个人在社交和职业中的发展。

8.成功与失败标签

表现:“成功就是有钱有地位”“成王败寇”

影响:这些标签可能导致对成功的狭隘定义,忽视了个人成长、幸福感和多样化的价值观

9.兴趣与爱好标签

表现:“运动员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书呆子”

影响:这些标签可能导致对兴趣爱好的偏见,限制了个人在兴趣领域的发展。



二、标签与偏见的束缚:我们为何难以摆脱?

每个人都背着形形色色的标签,在这些束缚之下,我们常常告诉自己:不能这样、不能那样。世界如此复杂,道理都很有道理,可我该何去何从呢?想要依着自己的想法生活,却感到困难重重。这些难既来自外部环境,也源于我们自身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许多标签和偏见是社会文化长期形成的,根深蒂固、代代相传,为了避免被排斥或孤立,我们会选择跟随。为了取悦他人和避免批评,代价可能是失去自我。认同社会对自己的评价和标签,让我们感到安全和归属感,随后逐渐内化,成为自我认知的一部分。也有人像哪吒一样愤怒、抗争,但往往停留在情绪化的发泄,现实不会因此有所改变。

想要摆脱标签与偏见的束缚,确实面临许多难处,所以我们会羡慕那些自我认同、情绪稳定、不被外界标签和认知偏见所束缚的人,羡慕他们内心的强大,羡慕他们拥有遗世独立的勇气和能力。这种强大的能力,源于一种从古至今被追求的“高级智慧”——批判性思维。正如《思辨与立场: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批判性思维》所强调的,批判性思维不仅是一种思维能力,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帮助我们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中,保持清醒、独立和自信。



三、批判性思维:打破标签与偏见的利器

公元前399年,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因被控“亵渎神明”和“误导青年”而在雅典法庭受审。在法庭上,苏格拉底进行了长篇辩护,提出了“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过”的观点。他强调通过不断的追问和探究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通过自我反思和审视来追求智慧与美德,这样才能过上有意义的生活。面对死刑判决,苏格拉底仍在启发人们对身在其中的世界和生活进行根本性的审视和思考。他的哲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改变了希腊哲学的研究方向。

苏格拉底的这句真言,也被印在了《思辨与立场: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批判性思维工具(典藏版)》的切口上,警醒着当代读者。通过批判性思维打破标签和偏见,有哪些具体的方法呢?

1.识别和质疑标签

识别自己或他人身上的标签,并质疑这些标签的合理性和真实性。例如,问自己:“这个标签真的能定义我吗?它的依据是什么?”

2.多角度思考

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理解标签背后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避免简单化的判断。正如俗语所说:“林子大了啥鸟都有。”理解这个世界是多样的,接受那些看不惯的存在,尊重每个人的选择。

3.自我反思与成长

通过自我反思,认识到标签对自己思维和行为的影响,并努力打破这些束缚。找到适合自己的社交和工作方式,培养内在自信,不依赖外界的评价。

4.理性分析与决策

在面临选择时,通过理性分析,评估自己的实际能力、兴趣与期待,制定符合自己价值观的目标,而不是依赖标签。

5.同理心与尊重

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样子、具备独特的价值、拥有不同的体验。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尝试理解他人的处境和感受,尊重每个人的独特性。



四、找到真正的自我

标签和偏见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的束缚,它们可能来自社会、文化、家庭或个人经历。通过批判性思维,我们可以识别这些标签和偏见,质疑它们的合理性,并通过多角度思考、自我反思和理性分析,打破这些束缚,找到真正的自我。正如《思辨与立场: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批判性思维》所强调的,批判性思维不仅是一种思维能力,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帮助我们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中,保持清醒、独立和自信。

电影《哪吒2》通过哪吒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在命运的束缚中找到自己的立场。而批判性思维,则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这一目标的强大工具。愿我们都能像哪吒一样,勇敢地打破标签与偏见,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活出真正的自我。


期待你的蜕变

让我们一起携手,彼此见证成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