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人民网合肥2月12日电 (胡雨松)日前,2025年安徽省自然资源工作会议在合肥召开。会议介绍,2024年全省自然资源工作在持续做好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扎实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服务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耕地保护方面,安徽省采取“硬”的措施,守牢耕地红线。截至今年2月,安徽省耕地面积约8393万亩,较2023年增加了48万亩。全省耕地面积连续4年净增加,连续25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耕地保护“首考”获优秀等次。
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方面,安徽作为全国唯一全域实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的省,全省坚持高位推动、部门联动、地方主动、上下互动,成效显著,形成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安徽经验。其中,2024年安徽省单位GDP耗地量下降6.09%,省级以上开发区实际建成率、工业固投和亩均税收同比分别提升4.1%、4.7%、8.1%,处置批而未供土地20.81万亩、闲置土地5.76万亩,处置率分别为29.15%、24.71%,盘活低效用地5.53万亩。
此外,2024年全省共批准各类建设用地21.72万亩,排在全国第10位;30个重大建设项目用地获国务院批复;供应国有建设用地40.72万亩,排在全国第11位;出让矿产资源量10.27亿吨,矿业权出让收益86.66亿元,均比2023年增长一倍以上。
会议指出,2025年,安徽将守住耕地红线,筑牢江淮粮仓“耕”基;提升要素精准保障水平,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实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改革2.0版,争取扩大安徽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范围;全力推进“一张图”建设,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系统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助力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统筹发展和安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夯实基础支撑体系,提升自然资源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