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看一下夷陵之战因何而起?直接原因是关羽被杀以及荆州被夺,但是根本原因是荆州的归属权问题,孙权曾多次向刘备索要荆州,刘备却以各种理由推脱,这进一步导致吴蜀战时联盟关系名存实亡,在三国相互制衡的局势下,东吴自然不会坐视蜀国的势力变得过于强大,打破现有的平衡。出于对自身安全和战略利益的考量,东吴选择主动出击,夺取荆州,最终引发了夷陵之战。

了解了战因之后,再去看荆州对蜀国的重要性,对蜀国来说荆州不仅是领土和战略缓冲地带,还是人才来源地、粮食产区、物资集散地,以及北伐的重要通道。失去荆州后,蜀汉只能从汉中北伐,困难程度大大增加。诸葛亮的《隆中对》“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的战略规划实际上已经很难实现了。

刘备集团的内部势力集团分别为元老派、荆州派、东州派、益州派。元老派中的关羽失荆州后被杀,备战中的张飞被部下所害。荆州派中的马良死于夷陵之战。荆州的丢失,荆州派失去了在荆州的根基和大量潜在的人才资源,蜀汉最为仰仗的两方势力都受到重挫!蜀汉内部急需进行调整稳定局势,以免发生崩溃。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要实现权力的再分配,让内部关系再次达到平衡,这是战后诸葛亮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夷陵之战中,冯习、张南、傅肜、沙摩柯、程畿、马良、王甫等人或战死或遇害,黄权、史郃、庞统的弟弟庞林等人归降曹魏。杜路、刘宁投降了吴军。虽然正史中没有明确记载此役蜀汉损失的士兵数量,但是通过《三国志·吴主传》的记载能看出蜀汉损失惨重。

“蜀军分据险地,前后五十余营,逊随轻重以兵应拒,自正月至闰月,大破之,临陈所斩及投兵降首数万人。刘备奔走,仅以身免。”

此役后,摆在诸葛亮面前的局面错综复杂,在内部他需要安抚各方情绪,平衡各派利益,避免内部出现分裂,维稳工作迫在眉睫。

在外部,曹魏虎视眈眈,极有可能趁火打劫,俗话说“趁你病要你命”。蜀汉不得不加强防御,时刻警惕曹魏的动向。



外交方面,与吴国的关系也陷入僵局。是继续敌对还是修复关系?继续敌对只会便宜了曹魏,加速蜀汉的灭亡,修复关系又面临着信任与仇恨的阻碍。

与此同时战争使蜀汉损失了大量人才和兵力。重新选拔人才,招募训练士兵,重建蜀汉的军事力量,也已经刻不容缓。

而这一切都需要大量的时间!

所以并不是蜀汉一下子蔫了,而是战略的需要,此时的蜀汉只能猥琐发育!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