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自贡有着"南国灯城"美誉。自贡灯会是中国最大的年节灯会之一,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每年春节和元宵节,自贡灯会都会吸引数百万游客打卡体验,感受中国灯文化的魅力。

  今年33岁的兰洋是土生土长的四川自贡人。2017年,26岁的兰洋回到家乡,和母亲一起把自贡彩灯业务不断做大,推向世界更多地方。虽然兰洋生在自贡、长在自贡,但他此前从没想到自己的事业会和家门口的自贡灯会紧紧联系在一起。


兰洋接受总台记者采访

  兰洋:我本科在东北林业大学读的工业工程专业。我觉得比较有缘分,上学所在的城市哈尔滨就和灯有关,我自己的家乡也和灯有关。

  2019年,兰洋跟着母亲兰兰去英国洽谈一个彩灯项目,他为母亲充当翻译,第一次接触了彩灯落地海外的整套流程。这次经历给了兰洋很多启发,他认为自己也可以为自贡灯会走向世界做点事情。

  兰洋:在现场,我们看到了许多不同肤色、不同年龄的游客或当地居民,每一个人都非常开心,特别是小孩子洋溢着笑脸,我们的灯给节庆带来了热闹祥和的氛围。

  兰洋的母亲兰兰年轻时曾跑过中国许多省区市,将自贡灯组的很多传统技艺,如铁丝造型、纱罩工艺、彩绘装饰、透光剪纸、镂空雕刻以及复杂灯组的电控技术和机械装置带到了东北等地,后来又走出国门。


兰洋的母亲兰兰

  当地时间2018年2月22日晚,在被誉为"欧洲心脏"的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广场,来自四川自贡的三组巨型彩灯同时亮起,营造出中国元宵佳节的浓厚喜庆氛围,同时也拉开了为期一周的"2018中欧旅游年——点亮欧洲心脏"大型元宵灯展的序幕。每次提到这场灯会,兰兰心中都充满自豪。

  兰兰:我们做了天坛、京剧脸谱、熊猫这些灯组,整个布置在布鲁塞尔广场上,很多人在那儿拍照。欧盟使团、多国大使以及欧洲各地的政要都在那里参加旅游年的开幕式。我感觉真的很自豪。

  兰洋加入团队后,将自己所学专业与自贡彩灯传统手工艺结合起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供货和安装效率。

  兰洋:我们在2019年到2022年期间在英国做过很多大型彩灯展会。我们把中国自贡的工人和技术团队带到国外去做,传统的彩灯团队,同等规模情况下一个团队需要大概25人到30人,工期大概25天到30天能够完成这个项目的落地。经过改善和优化,我们可以做到一个团队需要8到10人,并且可以减少一半的工期,大概在15天之内就可以完成一个项目的落地。


兰洋(右二)与英国彩灯设计安装人员合影

  借助成本和效率的优势,兰洋目前已经和新加坡、英国、荷兰等多个国家本土的灯会企业达成合作。各式各样的灯会与当地的多个场景相融合,让不少外国游客叹为观止。

  兰洋:做的比较多的还是在英国,在英国伦敦的水晶宫以及曼彻斯特。我们合作比较好的是英国最大的一个游乐公园。我们的几次传统节日灯展规模都是当地最大的,每一场有超过10万人参加。

  如今,除了带队前往世界各国进行灯会合作洽谈,兰洋还会借助国外的主流社交媒体开展灯会的推广工作。不少游客纷纷点赞留言称,一年一度的自贡灯会给他们留下了美轮美奂的难忘记忆。加拿大游客辛克莱尔说,他从自贡灯会中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民间技艺的传承魅力。


辛克莱尔

  辛克莱尔:我每年都会来参观自贡灯会,自贡灯会已不再只是一个传统的中国灯会,而已经发展成为了一项全球性的盛事。经过这么多年的举办,我感觉这个灯会不仅传承了许多中国传统手工艺,还融入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元素。游客不仅能感受到中国民间故事的魅力,还能体会到中国人对这一璀璨灯会传统和民间技艺的热爱与坚持。

  来自英国的彩灯设计师艾娃•莫拉迪2019年就感受到了自贡彩灯的魅力。


艾娃•莫拉迪

  艾娃•莫拉迪:我第一次接触自贡彩灯是2019年在英国举办的欧洲灯光艺术节,当时我被那些灯组的色彩、工艺和每盏灯所讲述的故事深深吸引。大家惊叹于它们精美的细节和丰富的文化故事。这些灯不仅仅是照亮空间的装饰,更能带来惊喜,唤起情感,并让人们聚在一起。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它们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共享美好瞬间的机会,让光与艺术成为跨越语言和文化的桥梁。

  兰洋说,自贡灯会这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需要一代一代人传承下去,不只传承,还要不断拓展,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它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技艺的魅力。

  兰洋:我觉得至少要做和上一辈不一样的事情,像我爷爷他们那一辈会当木工或者当钳工,做一些小的灯笼。我母亲走遍全中国,甚至到全世界各国去商谈业务。我们现在开始深耕国际业务。我们这一代能够做的事情应该比上一代更多、更宽。我们要做的,除了传承,还有拓展。

  记者|赵雄

  编辑|林颖

  主持|新宇

  制作|杨晓蕾

  签审|安然

  监制|刘轶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