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永宁西关戏楼灯笼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时金亮十分忙碌。工作室里,他正精心检查新制作的戏楼灯笼,它们排列整齐,静待装点元宵夜的辉煌时刻,
戏楼灯笼,顾名思义是一种具有戏楼、亭台、楼阁等造型的灯笼。与传统花灯不同的是,戏楼灯笼不仅可赏,更是永宁高跷的常用道具,承载着人们对古代戏楼与传统文化的深情追忆,以及匠人们的智慧与审美情趣,
时金亮谈及他的姥爷——那位将戏楼元素融入灯笼的先驱,总是难掩自豪:“我姥爷是个泥瓦匠,一辈子与古建筑相伴,对古建形制、结构、样貌了如指掌,更对民间花会尤其高跷艺术情有独钟。一夜灵感迸发,戏楼灯笼应运而生。”
在时金亮儿时记忆中,过年时节,是姥爷最为忙碌的时刻,乡亲们都争相邀请他去制作灯笼。每当夜深人静,姥爷便坐在温暖的炕头上,手中摆弄着灯笼,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轻声唤道:“金亮,来试试吧。”
孩童时期的时金亮,满心好奇与欢喜,便跟在姥爷身后,一步步学会了这门手艺。永宁西关戏楼灯笼制作技艺,历经百年传承,荣登延庆区级非遗名录,时金亮亦成为首批代表性传承人。2024年8月,时金亮首次收徒赵建伟,技艺得以薪火相传,彰显了延庆地区传统民间技艺的勃勃生机。
绑高跷、换戏服,拿起彰显浓浓年味儿的戏楼灯笼,一场热热闹闹的高跷表演随即展开。铿锵的锣鼓、往来的逗舞、精彩的演绎、独特的神韵,赢得村民的阵阵喝彩。此时,时金亮手里的戏楼灯笼更加绚丽多彩,传统文化通过创新焕发出了耀眼的光芒,它仿佛在诉说着历史,诉说着情怀,诉说着关于非遗的古老故事。